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每日里用蝇头小楷书写《老子》五千言,身骑鹤背上扬州腰缠万贯,两袖白云诗兴勃勃身强健。有时赋颂庄生《秋水篇》,布袍宽松眼前风光月色美无边。自己的名字没有记载在琼林苑又怎样,永远都没有金谷园那样的豪宅又怎样,就做一个逍遥的海上神仙。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起首两句的对仗就出手不凡,满足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对仗标准。不明言自己细读老子《道德经》,而用借意手法,以“《老子》五千言”的蝇头小楷代表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思想。以下“鹤背”句则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故事集中于一句之中,殷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话。扬州在古代是南方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遣怀》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都极力铺陈扬州之繁华烂漫。在此处作者用“鹤背扬州”来与“骑鹤上扬州”形成鲜明对比,即远离扬州那样的繁华,主旨则在于“鹤背”,表现出成仙得道所拥有的极度快意。“白云两袖吟魂健”,虽然现在自己除了两袖白云,一无所有,但自己吟诗作赋的兴味很浓,灵感勃兴。前三句都作奇兀的盘空硬语,显示了诗人倜傥不群的豪迈情兴。
接下来的两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鲜明地表现了得道高士的风神。道家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宗旨与文人希冀获得个性解放的心理颇易合拍。作出《秋水篇》的庄子是战国时人,与老子同为道家所推崇。前文的“吟魂健”,说明所吟咏赋出的是像庄子《秋水篇》那样的至理道言。身着道家的宽大布袍,胸中包罗了天地万象。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这三句则点明了全曲的题旨:读一读《庄子·秋水篇》,感受生命融于自然的超然,虽是布衣百姓,却也能欣赏这无限美好的景致。“名不上琼林殿”是藐视功名,“梦不到金谷园”是鄙弃富贵。“海上神仙”则是这两句的诠释,也是对全曲的总结。然而唯因有了“琼林殿”“金谷园”这些人事因素的陪衬,作者所塑造的“海上神仙”,便更多了避世抗俗的积极意味,而与纯粹宗教意义上的求道成仙有了截然的区别。
全曲给人以豪放的印象,自己仕途不顺,不蒙恩泽,但人生还是要继续的,没有那些富贵又能怎样,自己所追逐的梦想实现不了又能怎样,与其消极地忧愁,不如放下这些负累,悠闲自在地生活。虽然言语中有些许消极无奈的心情,但在最后一句“海上神仙”中体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思想转变,总体上是乐观的感情主调。
此曲题名“次韵”,说明是酬和其他散曲作家的作品。因资料缺乏,其具体的创作时间以及本事难以确证。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