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次韵

元代张可久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白话译文

每日里用蝇头小楷书写《老子》五千言,身骑鹤背上扬州腰缠万贯,两袖白云诗兴勃勃身强健。有时赋颂庄生《秋水篇》,布袍宽松眼前风光月色美无边。自己的名字没有记载在琼林苑又怎样,永远都没有金谷园那样的豪宅又怎样,就做一个逍遥的海上神仙。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
  2. 蝇头:小字。老子五千言:指春秋思想家老了所著《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3. “鹤背扬州”句:喻幻想中的财富。殷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话。
  4. 白云两袖:言除了天上的白云,一无所有。白云,喻洁白无瑕,纤尘不染。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吟魂,作诗的灵感。
  5. 赋:这里指诵读。庄生秋水篇:《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一个篇名。它是以齐万物、一死生为主旨的。
  6. 风月无边:言无限美好的景色。
  7. 琼林殿: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琼林,即琼林苑,北宋时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场所,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城西。
  8. 金谷园:晋豪富石崇的亭园,极为豪华富丽,旧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

作品赏析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起首两句的对仗就出手不凡,满足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正对为劣,反对为优”的对仗标准。不明言自己细读老子《道德经》,而用借意手法,以“《老子》五千言”的蝇头小楷代表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思想。以下“鹤背”句则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故事集中于一句之中,殷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话。扬州在古代是南方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遣怀》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都极力铺陈扬州之繁华烂漫。在此处作者用“鹤背扬州”来与“骑鹤上扬州”形成鲜明对比,即远离扬州那样的繁华,主旨则在于“鹤背”,表现出成仙得道所拥有的极度快意。“白云两袖吟魂健”,虽然现在自己除了两袖白云,一无所有,但自己吟诗作赋的兴味很浓,灵感勃兴。前三句都作奇兀的盘空硬语,显示了诗人倜傥不群的豪迈情兴。

接下来的两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鲜明地表现了得道高士的风神。道家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宗旨与文人希冀获得个性解放的心理颇易合拍。作出《秋水篇》的庄子是战国时人,与老子同为道家所推崇。前文的“吟魂健”,说明所吟咏赋出的是像庄子《秋水篇》那样的至理道言。身着道家的宽大布袍,胸中包罗了天地万象。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这三句则点明了全曲的题旨:读一读《庄子·秋水篇》,感受生命融于自然的超然,虽是布衣百姓,却也能欣赏这无限美好的景致。“名不上琼林殿”是藐视功名,“梦不到金谷园”是鄙弃富贵。“海上神仙”则是这两句的诠释,也是对全曲的总结。然而唯因有了“琼林殿”“金谷园”这些人事因素的陪衬,作者所塑造的“海上神仙”,便更多了避世抗俗的积极意味,而与纯粹宗教意义上的求道成仙有了截然的区别。

全曲给人以豪放的印象,自己仕途不顺,不蒙恩泽,但人生还是要继续的,没有那些富贵又能怎样,自己所追逐的梦想实现不了又能怎样,与其消极地忧愁,不如放下这些负累,悠闲自在地生活。虽然言语中有些许消极无奈的心情,但在最后一句“海上神仙”中体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思想转变,总体上是乐观的感情主调。

创作背景

此曲题名“次韵”,说明是酬和其他散曲作家的作品。因资料缺乏,其具体的创作时间以及本事难以确证。

猜你喜欢

哀王孙

唐代 •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得乐天书

唐代 •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唐代 • 李贺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寨儿令·次韵怀古

元代 • 张可久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休!来往愧沙鸥。

张可久
简介描述: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