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湖上

元代张可久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白话译文

心境恬淡没有是没有非,不审不暖时节百花绽开,把西湖装扮得美如西施。驾青丝玉骢马,听粉团儿般美女歌唱《金缕曲》,确是人生行乐的美事。

词句注释

  1. 中吕:中吕宫,宫调名。红绣鞋:曲牌名,属中吕宫。
  2. 无是无非:《庄子·齐物论》:“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3. 不寒不暖花时:言不冷不热,正是酿花时节。
  4. 控:驾驭。青丝:指用青丝做的马缰绳。玉面马:本为唐玄宗的名马玉花骢,又名玉面花骢。此处借指名马。一说这句是倒装句式,意即玉面郎控着青丝马。
  5. 金缕:即《金缕曲》,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粉团儿:指年轻貌美、浓妆艳抹的歌妓。
  6. 信:的确,确是。

作品赏析

全曲描绘了作者西湖游玩的场景,但却以是与非的哲学问题开篇。“无是无非”是用《庄子·齐物论》之典故。庄子认为,从根本上说现实中原来并不存在纯粹的是与非。当人们处于一种对立关系中时,应该尽可能摆脱作为对立的一方的立场,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种对立,乃至超越它,那人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身心自由。“无是无非心事”表现作者对庄子哲学大彻大悟的通达。“不寒不暖花时”,点出了作者游玩西湖的时间。含苞欲放的百花将西湖点缀得美不胜收,真应了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故云“妆点西湖似西施”。西湖固然风光旖旎,但作者心中无是非的超然洒脱也是他觉得西湖美似西施的重要原因。若是心中充满愁闷,即便眼前的景色再美,怕也是无心观赏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将策马扬鞭少年的意气风发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遥想英俊的少年骑着骏马,手握青丝缰绳,多么豪迈奔放。倘若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卓然风采,那该是多么快意的事啊。“歌金缕粉团儿”是倒装句式,意即粉团儿唱着《金缕曲》。作者能够边欣赏美景,一边听着如此美妙的乐曲,真是不虚此行,故有“信人生行乐耳”的感慨。最后一句化用辛弃疾《洞仙歌》:“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酒一杯”,就全曲所抒写的思想感情作了进一步渲染,大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的意味,表达作者及时行乐、洒脱不羁的人生追求。

创作背景

张可久一生喜欢游山玩水,杭州西湖是他流连时间最长、吟咏最多的地方。元代至大、延祐年间,张可久曾居住在杭州。此曲即为作者游玩西湖时所作。

猜你喜欢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贺新郎·兵后寓吴

宋代 • 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万里桥记

宋代 • 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定风波·伫立长堤

宋代 • 柳永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张可久
简介描述: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