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那些贫穷的书生,他们枉自读了许多书。读书就应该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桥柱上题字发誓要功成名就。可现在的读书人即使有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可又有谁来买你的《长门赋》?姑且逛逛长安,然后回乡去。
“叹寒儒,谩读书”,感叹贫寒的儒生枉自读书。古人为了劝学,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感慨读书无用,是因为元代社会实行民族等级政策,科举废行近一百年,致使文人无仕宦之望。即使后来重开科举,一部分文人步入仕途,但民族歧视仍使他们怀才不遇,沉抑下僚。正因为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才让作者发出如此愤激之语。“读书须索题桥柱”化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来司马相如果然获得成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乘赤车驷马返蜀,一时太守以下到郊外迎接,程县令背负弓箭为之开道。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梦想追求的荣耀。
“乘车谁买《长门赋》”亦是化用了与司马相如有关的典故。《文选·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君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金,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里反用典故。自己尽管像司马相如那样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乘着驷马高车的达官贵人有谁能赏识重用像我这样的寒士呢?作者早年有志于功名,奔走于京华,但始终未求得一官。究极而论,正是元代社会贤愚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政治导致了作者的悲剧。正因如此,作者不禁感叹“且看了长安回去”,元代的都城在大都,因长安是古时的都城,后代文人仍常用长安来代指帝都。作者奉劝那些到京城求取功名的士子们,不要再停留了,因为这里不是建功立业的场所,不如早早归去。
这支曲子吐露出作者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元代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悲愤不平,也唱出了广大下层文人的共同心声。此曲在艺术表现上也是十分成功的,下句开头的字往往承接上句末尾的字,形成“顶真”的格式,层层推进,回环往复,从而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此曲载于《阳春白雪》前集卷三。作者生活的时代缺乏赏识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作者作此曲以慨叹读书无用、求取功名的艰难。
自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牕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绣、缬、紬、绫、丝、綵、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惋叹,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咲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
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於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疋,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经河阴之役,诸元歼尽,王侯第宅,多题为寺。寿丘里闾,列刹相望,祗洹郁起,宝塔高凌。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礁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啧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