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在庭院里晾晒玩物和衣裳,忽然看见故乡带来的鞋子。
从前它是谁赠送我的啊?是东邻的一位漂亮姑娘。
它使我想起她赠鞋时的话:用它表示有始有终的情肠,
你我好比这双鞋子一样,同行同止永远结对成双。
自从我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在三千里路程上漂泊游荡。
为了感激那多情的姑娘,一直把鞋子携带在身旁。
今天看到它使我心情惆怅,愈看愈加思念那个好姑娘。
人单形只鞋子还是一双,人和鞋子怎么才能一样?
多么的可叹多么的可惜啊,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
经过黄梅季节连绵阴雨,鞋色黯淡花草已经枯黄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诗人看到了鞋子,想起了这双鞋的来历。诗人叙述得非常平静自然,在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里因为晾晒各种用品,所以看到了鞋子,于是想起了恋人。“东邻”之典,运用尤为恰当、精炼,见出邻女的容颜娇美而多情。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睹物思人,因鞋子想起了她。这两句话化用晋陶渊明《闲情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之意,而措辞更为雅正,表现了二人当时的山盟海誓。“如履綦”“双行止”,巧用比喻典故,十分雅正,有“比翼双飞,永不分离”的深意。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自从被贬谪到江州,漂荡了三千里的路程。但是并没有忘记湘灵,把她送的鞋子一同带了过来。尽管两人没能走到一起,但湘灵在诗人的心中极有分量。因为爱,所以有惦念。如今远离家乡,远离湘灵,拿着她送的鞋子,缅怀这段情感。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每当诗人苦闷惆怅的时候,拿起这双鞋看个不停。诗人孤身一人,但鞋子还是一双,哪里像当初许下的誓言。“反复”“未已”四字,写其面对信物,反复翻看,诗人把爱情的信物当作寄托,感情十分的真挚和深沉。而“人只履犹双”里则饱含着一种辛酸与无奈。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可叹又可惜的是,往事如过眼云烟,只剩下了锦表绣里的这双鞋子。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既是对鞋子现状的写实,也是寓意,尽管难以忘怀,但诗人与恋人之间的恋情已经终结。此四句,既言诗人慨叹往事如过眼烟云,留下的鞋已色泽消褪,绣饰黯淡,又暗示在唐代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有情人终难成眷属。
这首诗因景生情,因情而回忆往事,较好地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心爱的女子不得不分手,实在是无奈中的无奈。诗人娓娓道来,两个不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形象便浮现在读者脑海。全诗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感情真切。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的梅雨时节过后,诗人被贬江州时期,是为感念昔日情人的所作。诗中所怀念的对象“东邻婵娟子”,是诗人早年的恋人湘灵。诗人与夫人杨氏结婚以前,曾与这位邻女产生过爱情,邻女赠履,实有信物的性质。她绣手锦心,针线活做得极好,可谓心灵手巧,而且在婚姻问题上大胆主动。但唐代门第等级甚为森严,门户不当,这位美丽的少女终于未能和诗人结为伉俪。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结,终生难忘。特别是当诗人在逆境中漂荡时更是如此。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作者被黜外放,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地处长江中游,正是梅雨流行地区。每当梅雨季节,阴雨不断,衣物极易霉烂,当地人常晒衣物。此诗就是在他被贬江州后的第二年“晒服玩”时,因“见故乡履”而触物生情而作。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月落星沈,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