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在庭院里晾晒玩物和衣裳,忽然看见故乡带来的鞋子。
从前它是谁赠送我的啊?是东邻的一位漂亮姑娘。
它使我想起她赠鞋时的话:用它表示有始有终的情肠,
你我好比这双鞋子一样,同行同止永远结对成双。
自从我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在三千里路程上漂泊游荡。
为了感激那多情的姑娘,一直把鞋子携带在身旁。
今天看到它使我心情惆怅,愈看愈加思念那个好姑娘。
人单形只鞋子还是一双,人和鞋子怎么才能一样?
多么的可叹多么的可惜啊,鞋里鞋面锦绣手工精细。
经过黄梅季节连绵阴雨,鞋色黯淡花草已经枯黄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诗人看到了鞋子,想起了这双鞋的来历。诗人叙述得非常平静自然,在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里因为晾晒各种用品,所以看到了鞋子,于是想起了恋人。“东邻”之典,运用尤为恰当、精炼,见出邻女的容颜娇美而多情。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睹物思人,因鞋子想起了她。这两句话化用晋陶渊明《闲情赋》“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之意,而措辞更为雅正,表现了二人当时的山盟海誓。“如履綦”“双行止”,巧用比喻典故,十分雅正,有“比翼双飞,永不分离”的深意。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自从被贬谪到江州,漂荡了三千里的路程。但是并没有忘记湘灵,把她送的鞋子一同带了过来。尽管两人没能走到一起,但湘灵在诗人的心中极有分量。因为爱,所以有惦念。如今远离家乡,远离湘灵,拿着她送的鞋子,缅怀这段情感。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每当诗人苦闷惆怅的时候,拿起这双鞋看个不停。诗人孤身一人,但鞋子还是一双,哪里像当初许下的誓言。“反复”“未已”四字,写其面对信物,反复翻看,诗人把爱情的信物当作寄托,感情十分的真挚和深沉。而“人只履犹双”里则饱含着一种辛酸与无奈。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可叹又可惜的是,往事如过眼云烟,只剩下了锦表绣里的这双鞋子。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既是对鞋子现状的写实,也是寓意,尽管难以忘怀,但诗人与恋人之间的恋情已经终结。此四句,既言诗人慨叹往事如过眼烟云,留下的鞋已色泽消褪,绣饰黯淡,又暗示在唐代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有情人终难成眷属。
这首诗因景生情,因情而回忆往事,较好地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心爱的女子不得不分手,实在是无奈中的无奈。诗人娓娓道来,两个不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形象便浮现在读者脑海。全诗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感情真切。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的梅雨时节过后,诗人被贬江州时期,是为感念昔日情人的所作。诗中所怀念的对象“东邻婵娟子”,是诗人早年的恋人湘灵。诗人与夫人杨氏结婚以前,曾与这位邻女产生过爱情,邻女赠履,实有信物的性质。她绣手锦心,针线活做得极好,可谓心灵手巧,而且在婚姻问题上大胆主动。但唐代门第等级甚为森严,门户不当,这位美丽的少女终于未能和诗人结为伉俪。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结,终生难忘。特别是当诗人在逆境中漂荡时更是如此。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作者被黜外放,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地处长江中游,正是梅雨流行地区。每当梅雨季节,阴雨不断,衣物极易霉烂,当地人常晒衣物。此诗就是在他被贬江州后的第二年“晒服玩”时,因“见故乡履”而触物生情而作。

告巴蜀太守:
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准、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䃶。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