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平野之霭霭,忽孤城之如块。风吹沙以苍莽,怅楼橹之安在。横门豁以四达,故道宛其未改。彼野人之何知,方伛偻而畦菜。嗟夫,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阵,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士扶轮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已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独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其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已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贡符献瑞一朝而成群兮,纷就死之何怪。独悲伤于严生,怀长才而自浼。岂不知其必丧,独徘徊其安待。过故城而一吊,增志士之永慨。
嘉祐四年(1059年),东坡还乡为母亲程夫人守制期满后,和父亲、兄弟一起,取道长江,经三峡而上汴京。嘉祐五年(1060年)一、二月间,经过昆阳,感慨古事,写下了此赋。其中主要记述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破王莽百万大军的事迹,史称“昆阳之战”。文中严生,指严尤。
这篇赋中的许多语句的意思,直接取材于历史典籍中对这场战争的记述。知道了原来的记载,方可深入地了解作者的笔法和思想。
第一段,叙写作者在一千多年后,踏上了昆阳之战故迹。当时平野旷远,孤城如块,风沙苍茫,城门通向四方,故道宛然还在。但当时战争用于攻防的楼橹,却不见一点踪迹。只有田农野夫,躬着腰背整畦种菜。面对此情此景,作者不由得感到怅然若失:既感慨于那场决定历史命运的战争,也感慨于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一句“彼野人之何知”,似是对自己的学识和对历史的精通感到骄傲,似是“野人”不知季节变换而自己却怀着深沉的历史怀愫,却也含有“野人”不知历史,也就不去怀想历史,而过得逍遥自在的意思。
相州昼锦堂厨酝,卫国淇川岸竹萌。
二物烦君走分饷,时哉乘兴倒瑶觥。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