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代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白话译文

卫霍舅甥本属皇室,成为元勋不算占先;韦平父子原是外族,做到丞相反成圣贤。吹笙时只应站在缑山之巅。我想趁此新年,与您一齐返还,同驾彩鸾。

请您牢记腊八佳节:焚香的烘暖小阁,浴佛的轻寒冬天。有朝一日,您能大醉在画堂前面,别忘了老友苏子瞻仍憔悴衰老在长江边。

词句注释

  1.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的变体。
  2. 卫霍:汉代卫青、霍去病,军事将领。
  3. 韦平:汉代韦贤、韦玄和平当、平晏父子,皆相继为相,为世所推崇。
  4. 吹笙:汉刘向《列仙传》载:王子乔好吹笙,能作凤凰呜叫,在缑山成仙,乘仙鹤飞去。
  5. 彩鸾:神鸟。
  6. 浴佛:浴佛会,佛寺在农历十二月八日举行的宗教活动。
  7. 故人:此处是苏轼自指。

作品赏析

这首词反映出元丰年间,北宋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宦途险恶的现实,流露出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爱和希冀。

此词的开端用“卫霍”“韦平”两个典实称美张怀民为元勋后裔,出身高贵。“吹笙只合在缑山”,这是将友人张怀民比作缑山吹笙的仙人,应当有仙人般的自由生活,不应当遭此流放,享受不公正的待遇。“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这是作者对友人张怀民的祝愿:愿他能得到平反昭雪,尽快结束贬徙流放的生活,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换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迳点两人聚会的时间、地点。香阁,即怀民小阁,浴佛天,即腊八日。室外轻寒,室内暖和,两人聚饮融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结尾三句,为酒后吐衷言:希望友人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飞黄腾达之时,不要忘记了我这个曾经与你患难与共,身遭厄运,憔悴不堪,老于长江边上的“故人”。

全词即兴抒感,情真意切,如话家常,多用典故,寄慨遥深。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二月。是年末,张怀民得知自己被解除贬谪生活而回京授命。临行前,东坡前去张怀民草庐小阁,痛饮开怀,作此词以志之。

名家点评

  • 中国苏轼研究会会员饶学刚《苏轼词新释辑评》:本词,为送别之词,怀旧之词。引用典故和仙话视角大,意境高,充满了儒佛道通融为我所用的神秘色彩和现实真情。词句里虽然带有伤感情绪,但整个格调是健康的、坦荡的、真诚的。
  • 四川大学教授成善楷《东坡乐府中歌妓词的美学意义》:卫霍两句,指席上那些已经沦为歌妓的不幸女子;吹笙两句,说这些歌妓应该有她们的好去处,不应该操她们现在所操的行当。这是东坡同情和爱护歌妓的极其重要的思想、主张。

猜你喜欢

瑞鹤仙·赋梅

宋代 • 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画鸡

明代 •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夜月渡江

清代 • 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缚鸡行

唐代 • 杜甫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定风波·伫立长堤

宋代 • 柳永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