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卫霍舅甥本属皇室,成为元勋不算占先;韦平父子原是外族,做到丞相反成圣贤。吹笙时只应站在缑山之巅。我想趁此新年,与您一齐返还,同驾彩鸾。
请您牢记腊八佳节:焚香的烘暖小阁,浴佛的轻寒冬天。有朝一日,您能大醉在画堂前面,别忘了老友苏子瞻仍憔悴衰老在长江边。
这首词反映出元丰年间,北宋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宦途险恶的现实,流露出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爱和希冀。
此词的开端用“卫霍”“韦平”两个典实称美张怀民为元勋后裔,出身高贵。“吹笙只合在缑山”,这是将友人张怀民比作缑山吹笙的仙人,应当有仙人般的自由生活,不应当遭此流放,享受不公正的待遇。“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这是作者对友人张怀民的祝愿:愿他能得到平反昭雪,尽快结束贬徙流放的生活,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换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迳点两人聚会的时间、地点。香阁,即怀民小阁,浴佛天,即腊八日。室外轻寒,室内暖和,两人聚饮融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结尾三句,为酒后吐衷言:希望友人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飞黄腾达之时,不要忘记了我这个曾经与你患难与共,身遭厄运,憔悴不堪,老于长江边上的“故人”。
全词即兴抒感,情真意切,如话家常,多用典故,寄慨遥深。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二月。是年末,张怀民得知自己被解除贬谪生活而回京授命。临行前,东坡前去张怀民草庐小阁,痛饮开怀,作此词以志之。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