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镜园

明代张岱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白话译文

天镜园内的浴凫堂,高高的槐树,茂密的竹林,树阴竹影,重重叠叠。坐观前面的兰荡湖,碧波荡漾,水清树明,游鱼、飞鸟的投影以及水草,都好像在空中一般。我在园中读书,映在脸上、盖在头上的,都是绿色。坐在幽静的窗下,翻开书本,字字都呈鲜碧的颜色。每年春末,必有破塘笋从此经过。轻快的小船,在水上如飞,贩笋的人总是拣一株顶大的笋,扔到水面上,对园中人叫道:“捞笋!”叫罢,便划桨飞也似的驰去。园丁便划小船去取。这笋形状像象牙,洁白如雪,鲜嫩如花下藕,甜如蔗糖。煮熟了吃,味道鲜美,妙不可言,只觉得能够尝到如此美味乃是一种奢侈,而有惭愧之感。

词句注释

  1. 天镜园:在绍兴城南门外里许,兰荡附近,为张氏园林之一。
  2. 凫(fú):即野鸭。
  3. 樾(yuè):树阴。
  4. 泓:此指深而广的水面。
  5. 明瑟:明亮鲜洁。
  6. 藻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圆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根茎可吃,全草可供药用或作饲料、肥料。
  7. 乘空:凌驾于空中。状水之清澈透明。
  8. 受用:享用。
  9. 一绿:一片葱绿。
  10. 春老:春晚。指季春三月。
  11. 破塘:绍兴村名,所出破塘笋为浙江名土产。
  12. 道此:经过此处。
  13. 轻舠(dāo):轻快的小舟。
  14. 牙人:旧时集市贸易中以中介牵线买卖为业的人。此指贩笋者。
  15. 鼓枻(yì):拍桨,划桨。枻,船桨。一说船舵。
  16. 蔗霜:白糖。亦称糖霜。

作品赏析

天镜园的回忆,以浴凫堂为基点。所忆者有二:一是景色,二是人情。“高槐深竹,樾暗千层”“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作者当年读书的地方,是林樾深暗荡水空明的所在,这里一切都沐浴在森森一绿之中。这森森一绿是无所不在的,它不止于园中堂前,竟排闼推窗,扑面临头而来,盎然满室,连书卷上的字迹都被染得碧绿鲜明。“幽窗开卷,字俱碧鲜”,这境界不免令人想起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名句,觉得这里的树色、竹色、水色,和刘禹锡陋室门前的草色一样的碧绿,一样的殷勤而充满活力。实际上,这样的联想虽自然却不恰切。张岱当年坐在堂上受用那扑面临头的森森一绿的时候,何等潇洒,何等诗意,并非刘禹锡蜗居狭仄却故作感觉良好所能比拟的。“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将绿色化为实体,赋予动作,似乎还有了生命,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当时的欢欣喜悦。天镜园因水而胜,而其胜不尽于水。“樾暗千层”的“高槐深竹”,“类若乘空”的“鱼鸟藻荇”,还有读书时受用不尽的满窗幽绿,都增添了天镜园的幽深宁静和宁静中的盎然生机。

送笋船的出现则划破了天镜园的宁静,带来了鲜活生动的人间生活气息。作者关于春笋的回忆,尤其牵动人的思绪。每年春深时节,作者便能品尝到牙人送来的破塘笋。轻舠飞出又鼓枻飞去,牙人掷笋并呼人捞之,园丁划小舟拾之,作者煮而食之,联翩而来的人物动作镜头,便捷从容,有声有势,洋溢着水乡生活的和平欢乐气氛。这段描写简洁灵动,历历传神,小舟的轻快,掷笋动作的麻利,呼人取笋时语言的直捷,寥寥几笔便风神俱备,令人叹赏。“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目之所接,齿之所触,舌之所受,与其说是在品评那顶大一株春笋的白嫩甘美,不如说是在回味天镜园中那段如烟似梦的甜蜜生活。至于一声“捞笋”,船上牙人那热情豪爽的呼唤,此时重现在饱经岁月风霜、沧桑忧患的作者的记忆中,又是何等响亮动听,暖人肺腑。“无可名言,但有惭愧”,这结尾真如撞钟,嗡然一响,继以悠悠不尽的余音。

创作背景

天镜园是张岱故家的一处园林,在浙江绍兴城南,兰荡旁边。张岱好友祁彪佳《越中园亭记》载:“出南门里许为兰荡,水天一碧。游人乘小艇过之,得天镜园。园之胜以水,而不尽于水也。远山入座,奇石当门。为堂为亭,为台为沼,每转一镜界,辄自有丘壑斗胜簇奇,游人往往迷所入。其后为五泄君(张岱五叔,号五泄)新构南楼,尤为畅绝,越中诸园,推此为冠。”张岱出身累世通显的富贵之家,早年曾在天镜园读书,自是终生难忘的乐事。中年以后,国破家亡,避迹山居,他在意绪苍凉之中追寻故园旧梦,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散文。

名家点评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审林邦钧《陶庵梦忆注评》:此文前半描写园景之美:“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以致“幽窗开卷,字俱碧鲜”;后半描述破塘笋之美:“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着墨无多,其景其味,读者皆同亲见口尝。作者真乃绘景状物之圣手。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淳《历代小品文观止》:一百二十余字,写景、叙事、状物、言情,融成一片,句句活脱,字字精妙,是诗,是画,是绝唱,恐韩、柳也须退避三舍。

猜你喜欢

杳杳寒山道

唐代 •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答吴殿书

清代 • 刘大櫆

殿麟足下。顷惠手书,辞重指迭,大抵闵我之穷,愤我之屈,意气肫笃,迥出世俗寻常之外,茫然增悲,且感且愧。然窃自思,念仆虽穷,要无足矜,非有屈又何能愤耶?天之生人,其赋性受性异于禽兽,故古之君子,战兢怵惕以自保其灵明,惟恐失坠,而终其身常在优惧之中。自善其身矣,而又不忍同类之颠连,乃始出其身以先觉乎天下。其身虽在崇高,而心实存乎抑畏;其外虽若逸豫,而内更益其劬勤。若是者,何也?凡以为天下之民,非为己也。是故不必富贵,不必不富贵。贵则施泽及一世,贱则抱德在一身,富则有以自厚其生,贫则有以自处其约。时其天明,则与物皆昌;时其阴闭,则与物皆塞。爵凛之来也,吾不拒,其去也,吾不留;其来也,吾不以一毫而增,其去也,吾不以一毫而减。故可富、可贫、可贵、可贱,而吾之修身励行,要不以一朝而变易也。

且夫君子之心,岂不欲四海九州同归于太和之域哉?然而有命焉,非我之所能为也。今龙自潜藏于岩穴而云不为兴,蛇自蟠屈于渊菹而雾不为起。云雾亦时有,徒自为昏蒙否塞,虽有龙蛇之才能,无由自表见也,与螾蚁何以异乎!昔在史鱼,身死而犹荐伯玉,赵武所举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其在两汉,贾谊、终军、王褒辈,皆由州郡荐擢得官。当其时,直指可荐隽不疑,执金吾可荐龚胜,卫将军可荐鲍宣。同坐之法虽严,而荐举之途甚广。故曰:不信于朋友,不获乎上。近代以来,书升论秀之典既废,即汉世辟举之制亦罢而不行。进士之科,炀帝之所建也,糊名之法,状元之号,武后之所开也。宋及元明,奉为科律,确尊之而不敢移易。明代复试以八比之文,相与为臭腐之辞以求其速售。磋乎!此岂有天下之豪俊出于其间哉!

夫挟奇材,怀异质,不能自结于中贵执柄之人,厄于州部嵁岩,无由自见其美,从古以皆然,非独一世也。如以天下之美在我,不辩从违,不论可否,而第欲从心直遂,是褥暑而欲进其狐貉,沍寒而欲施其絺綌,执弥猴而衣以黼绣裘裳之服,遇斥鷃而飨以钧天九奏之音,必不售矣。人不能自见其面,而鉴以照之则明。彼生而富贵者,其骨相与入殊矣;其外妍,暗其貌而相悦;其中慧,闻其言而惬心。于是被之以时服,振之以华缨,轻躯软步,进退中绳。瑶珥珠玑,其所素蓄也,碧卢照乘,以相投赠也。使天下之男子妇人,寤寐寝兴感愿与之交欢而恐其不及。有如越女秦娥,凌风独立,而顾使东家之丑妇参错其间,自以为不类,故裹足不敢前也。夫仆者,天下之僛丑也,反唇历齿,蹙额竖肩,衣敝温之衣,系疏麻之履,今人目虽无所见,奈何令薪采之夫与繁华之子比立而并观哉?今夫农圃之人汗手涂足以谋食,商贩之辈买贱鬻贵以阜财,巫匠之徒祈生送死以逐利,仕宦之侣侩荣窃禄以肥身。若夫畎亩山林之士,埋藏于窟穴之中,与世共处而心不与处,与俗相违而身不与违,此亦各有其分愿惟上天所命,譬如薰莸冰炭,岂得而强同哉!

夫祟山狭谷,熊虎之所据也,人历其险而凄伤;古木虬枝,猿猱之所狎也,人陟其颠而惴憟,断港梢沟,䲡鳣之所游也,人入其中而溺死。人既性异于物,而人与人性更不齐。若仆者,鄙野之姿,枯稿之质,泉石之躭而澹泊之为乐。仆之不可为公卿大夫,犹犬之不可负重,牛之不可急驱,马之不可执鼠,彘之不可守闾,犹喑者不可使言,伛者不可使仰,短者不可使援。生而有疾在其体,安得与强梁者并走而争先耶?

人世之好尚,匪我之心思所能测度也。目无不欲色,而色之美者未必爱;耳无不欲声,而声之希者未必听;口无不欲味,而味之和者未必嗜;鼻无不欲臭,而臭之芳者未必佩。故有以无盐而滥厕于深宫,以下里而和者数千人,以创痴之秽污,而啮之流血,以大臭之无能与居,而随之不能去。好恶者,存乎已者也;诽誉者,存乎人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岂我之能为谋乎?今夫星纪之运,江淮之流,日夜奔趋,无时而止息。彼世之勤求富贵以为尊荣也,自我观之,好逸而恶劳,喜安而惧危,贪生而怖死,人之情也。仕宦者舍逸即劳,去安生而入于危死之地,自以为荣,吾不知其荣也,自以为尊,吾不知其尊也。

且夫天下之事,非其义则不可以冒其利,无其德则不可以邀其福。非义而利,利将为祟;无德而福,福且为戮。古之时,未有以爵禄为荣者也。世降而德衰,然后诸侯利有其国,大夫利有其家,庶士利有其职位。夫黄金为丸,弹瓦雀于高岩之上,人必笑其为愚。心艳乎富贵之为乐,苟得壮其宫室,多其妾媵,服其轻暖,饫其肥甘,则虽触死亡之罪,婴刀斧之诛,甘心而不梅。夫郊祀之牲,在涤三月,然后陈肩臑于鼎俎,非不荣也,然而为牲谋,不如其在牢栅之中。辟狐豹之皮以为天子之裘,坐明堂而莅宗庙,非不尊也,然而为狐者悲其不得首丘,为豹者痛其不终隐雾。人心之灵异于物,至于穷达显晦之交,智不如狐豹,何也?君子者,修其在我而已。日月不为黎老之忧悲而稽其躔度;雷电不为婴儿之恐惧而匿其声光;都梁、苏合不为服媚之无人而移其臭味,君子乐天知命,不为愚氓之冷暖而惰其操持。猎姚姒之精,咀盘诰之华,所以蓄我之知;坐思行追,默识乎黄帝尧舜孔子,所以尚我之志;居穷履困,毫毛不敢取于人,所以坚我之守;见物之生,不见其死,所以长我之恩;由义以生其气,浩然充寒而无所屈挠,所以全我之勇,天之高,非步仞之可窥也;地之广,非道里之可计也。君子尽其在我,而人何与焉?盖明天之道,察地之里,因时之序,安其固然而已,岂能拂天地之经,乖四时之运,以日为夜,以冬为夏,以奔忙为休暇哉?

嗟乎!若吾子者,孩稚丧其母,而父有癃残之疾,左右侍养无违,凡七八年不倦。近者,父年弥老,病亦弥笃,乃更与同床而卧,昕夕扶持,不敢须臾违离其寝处。昔贤所为善事其亲,固仆之所厚望于吾子者。比俗之人,富贵为荣,弃其亲于千里之外,定省缺然,疴痒莫问,其不足动吾人之歆羡,嚼然明矣。

诵足下之书辞,不能无慨于中,报章繁赘,惟加谅察。

溪晚凉

唐代 • 李贺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代 • 辛弃疾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张岱
简介描述: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