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刑太常伯启

唐代骆宾王

侧闻鲁泽祥麟,希委质于宣父;吴坂逸骥,实长鸣于孙阳。是则所贵在乎见知,所伸由乎知己。故雕其朴峄山有半死之桐,赏其声柯亭无永枯之竹。

伏惟太常伯公仪天耸搆,横九霄而拓基;浸地开源,控四纪而疏派。自赤文荐祉,曲阜公帝子之灵;紫气浮仙,函谷诞真人之秀。本支百代,君子万年。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德由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峰秀学山,列三坟而仰止;澜清笔海,委四渎以朝宗。登小鲁之岩,辨练光于曳马;临大吴之国,识宝气于连牛。垂秋实于谈丛,绚春花于词苑。辩河飞箭,激流翻白马之津;文江散珠,圆波漱骊龙之穴。是用德茂麟趾,削桐叶以分珪;道焕鹤池,映桃花而曳绶。

既而揆留皇鉴,忠简帝心。奉职春宫,烁离光于青殿;代工天府,明台曜于紫辰。综理元风,变调元气。含辉礼乐,皎爱日以流光;毓彩文昌,映德星而开照。若乃识度宏远,器宇疏通。明允笃诚,盛业隆于后土;惠和忠肃,元功格于上天。则伊陟谢其缉熙,巫咸惭其保乂。举才应器,与士无私。水镜澄花,炫金波于灵府;水壶彻鉴,朗玉烛于神机。则邓攸莫际其澜,卢毓罕窥其术。故使研虽各安其分,轻重不失其权。五教克敷,百揆时叙。折冲千里,鲁连谈笑之工;师表一时,郭泰人伦之度。加以分庭让士,虚席礼贤。片善经心,揖仲宣于蔡席;一言合道,接然明于郑阶。

某蓬芦布衣,绳枢韦带,自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上则执鞭为士,王庭希干禄之荣;次则捧檄入官,私室庶代耕之愿。然而忠不闻于十室,学无专于一经。退异善藏,进殊巧宦。抟羊角而高翥,浩若无津;附骥尾以上驰,貌焉难托。实欲投竿垂饵,晦名迹于渭滨;抱瓮灌园,绝机心于汉诸。幸属乾坤贞观,乌兔光华。嵩山动万岁之声,德水应千年之色。虽无为光宅,欣预比屋之封;而有道贱贫,耻作归田之赋。于是来瓮牖,利见金门。指帝乡以望云,赴长安而就日。美芹之愿,徒有献于至尊;蟠木之姿,谁为容于左右?明公决几成务,论道经邦。一顾之隆,骀足逾于仙骥?片言之重,鱼目轶于灵蛇。庶望顾兔离箕,动薰风于舜海;从龙润础,霈甘泽于尧云。则脍馀之鱼,希振鳞于吴水;膳后之豕,翻化龟于鲁津。拜伏阶墀,增惧木谷。谨启。

猜你喜欢

宫词五首

唐代 • 顾况

其一

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

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炉。

其二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其三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其四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其五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

广陵于马上作诗

魏晋 • 曹丕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相州昼锦堂记

宋代 •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士;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雠、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萧员外寄新蜀茶

唐代 • 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浮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骆宾王
简介描述: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