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令·云鬓乱

五代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白话译文

云鬓散乱,晚妆不整,微皱的双眉满含恨意。手斜托着带香的脸颊,靠在栏杆上也不知道为谁流泪。

词句注释

  1. 捣练子令:词牌名,又名“捣练子”“深院月”“剪征袍”等。此词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2. 云鬓乱:头发蓬乱。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
  3. 远岫(xiù)攒(cuán):喻指眉儿像远山那样攒聚。岫,山。攒,簇聚,凑集。
  4. 香腮:指美女的腮颊。春笋:喻指女子纤润尖细的手指。嫩:柔软纤细。
  5. 和:带,含。阑干:同“栏干”,栏杆。

作品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宫中美人期盼后主临幸的急切忧苦的心情。前三句描写宫中美人云鬓散乱,晚妆不整,眉宇之间又含愁带恨,紧锁不开。从女子的外在形态表现了美人的愁怨。头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第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也不可解。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

后两句中,女子手托香腮,含泪凝望,通过“斜托”这一细微动作,把内心的愁怨表现了出来。在古典诗词中,“倚阑干”往往表示望远。而此时天色即将入暮,再望也望不见什么了。这表明了两层意思是白天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人;二是即便即将入暮,希望已很渺茫,对心中的人仍有所期盼。其情之切,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表现。这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全篇字字无关相思,但字字写尽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明白如话,笔意清新,淡远幽长,将宫中美人思念的心情描写得细腻真切,令人感同身受。从艺术造诣上来说,这是词中的上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词《续选草堂诗余》题作“闺情”,《花草粹编》题作“春恨”,说明此词是表现闺妇的哀怨。从词意看,当是李后主代人之作,代替闺中少妇描写其内心的幽怨,是李煜前期的作品。

名家点评

  • 清末词人况周颐《惠风词话》卷五:杨用修席芬名阀,涉笔瑰丽。自负见闻赅博,不恤杜撰肆欺。迹其忍俊不禁,信有奇思妙语,非寻常才俊所及。尝云: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云鬓乱”二阕,曩见一旧本,并是《鹧鸪天》:“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犹在别离中。谁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声随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节候虽佳景渐阑。吴绫已暖越罗寒。朱扉日暮无风掩,一树藤花独自看。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以“塘水初澄”比方玉容,其为妙肖,匪夷所思。“云鬓乱"阕前段,尤能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间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一树藤花”,确是人家庭院景物。曰“独自看”,其殆《白华》之诗,无营无欲之旨乎?“扉无风而自掩”,境至清寂,无一点尘。如此云云。可知“远岫眉攒”“倚阑和泪”,皆是至真至正之情,有合风人之旨。即词境词格,亦与之俱高。虽重光复起,宜无间然。或犹讥其向壁虚造,宁非固欤。
  • 现代词学家唐圭璋《词学论丛·李后主评传》:这首所写的美人,不是严妆,也不是淡妆,是一个乱头粗服的美人,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矜贵,而加上了愁恨的态度。

猜你喜欢

越中览古

唐代 •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陶侃惜谷

宋代 • 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咏史

清代 •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赠简竹屋

宋代 • 钱舜选

山房幽洁处,桃李不能春。

独与此君子,一如吾故人。

林空风有韵,影静月无尘。

肝肺皆冰雪,吟来字字新。

留客住·鹧鸪

清代 • 曹贞吉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

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李煜
简介描述: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