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

明代王守仁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白话译文

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词句注释

  1. 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
  2. 温见:温,不满、愤怒的样子。见,同现。意思是表现出不满。
  3. 钱镈(jiǎ bó):古时的农具。
  4. 发余羡:发,散发。余羡,多余的,富足的。
  5. 霰:雪珠。如白居易《秦中呤》“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

作品赏析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于正德年间谪居贵州龙场时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作于作者因反对宦官刘瑾遭贬期间,面临绝粮困境时创作。

全诗以《论语》“在陈绝粮”典故开篇,通过“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等句记述开荒备耕过程,“夷俗多火耕”反映学习当地农耕习俗的经历。诗中"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展现对贫苦民众的关怀,末联“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以农事紧迫呼应开篇困境。作品语言平实,体现王守仁谪居期间躬耕自足的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睢阳叹

明代 • 李东阳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王冕好学

明代 • 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燕昭王

唐代 •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鸳鸯草

唐代 • 薛涛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王守仁
简介描述: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仕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为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朝)第一流人物”。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