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茶靡花已经调谢了,月光明亮得如水一般清澈。盘香燃尽,她还没有睡着,清晨的乌鸦已开始帝叫。
无奈罗衣单薄禁不住轻寒,因此不要倚靠着栏杆角。最愁人的是灯将要熄灭,而大雁依旧在天上飞。
本词为闺怨之作,全词看似是客观的叙述,而情则蕴在景中,刻画了一位失眠的主人公形象,而她的愁情也呈现在读者面前。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深婉流美,其景象明丽清晰而意蕴含婉,景中情,情中景,自然浑成,很有感发的魅力。
上阕重于写景,而景中含情,明丽清晰。以“谢却茶靡”开头,开篇就奠定了凄清哀婉的基调,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始尽的含义,将荼蘼意象与词境结合,自然混化,无做作之感,表达了作者伤感、悲情的情怀,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现在花季已逝,只有一轮明月,皎皎悬于天宇,播下清冷寂寞的光辉,在这样月明如水的夜晚李白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殊为潇洒,然而终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难以为伴,影子也徒随自身。“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纳兰没有选择像李白一样借酒沉醉,醉后援翰写心,感而抒怀,他没有那样的心境,他只有悄悄燃起心字篆香,一人默默思量自己的重重心事,而越思量就越难以为寝,直至早鸦开始啼叫,还“犹未睡”。
词至下阕,转以言情为主,情中有景。前两句“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说气候已经有了些许寒意,词人所穿的衣服已经快遮挡不住这微寒了,其实,身寒仍有衣可御,但是心若寒冷,却没有东西可以御寒,表达词诗人内心深处无爱的孤独、落寞和恐慌之情。最后三句“君不见,灯欲落,雁还飞”,描写了一副灯落雁飞的场景,又进一步将情怀如水的寒突出,直抒胸臆而意蕴含婉,暗示出情有待而人未归的感伤。
这首词当中存在一个场景置换。上阙是写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中,望着乌鸦飞远,心里充满伤感。下阕是写心爱人的香闺:柳絮、花瓶、落梅、已经燃完的心字香,这一切就像一幅静物画,这些与一个妙龄女子息息相关的物象依次呈现,唯独没有女子的身影。燃完的心字香暗示着人去楼空,也喻示由此而心灰意冷的爱情结局。
这首词,是怀人之词,所怀之人是谁,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从词本身来看,这首词,像作者的早期作品。 [6]有人考证说这首词是写在纳兰性德的表妹谢氏被选到宫里之后。作者与表妹谢氏一块长大,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在她走入深宫之后,才会感到孤独、落寞、痛苦,为此写下这首词,来缅怀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