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清代袁枚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镕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證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白话译文

奇特的山峦不愿跻身中原地界,偏要跑到偏远边疆才敢展现奇姿异态。

桂林的天空显得狭小青山却格外雄峻,座座青山矗立在青天之外。

我六月游览栖霞山时,山风拂面如霜花凛冽。

一轮白日忽然隐没不见,高空都被芙蓉般的山峦遮蔽。

山腰有个约五里深的洞穴,手持火把直入惊飞乌鸦无数。

洞内怪石成形千百种,似见人欲动而争相张口怒目。

万古以来不知风雨侵蚀,一群仙鼠在此筑巢为家。

出洞登高眺望众山,茫茫云海仿佛坠落在眼前。

恍惚间疑是盘古死后身躯不肯化去,头目手足骨节勾连成这山峦。

又像是女娲一日七十又二变,青红山色在云烟中若隐若现。

时而如蚩尤喷出漫天妖雾,时而似尸罗袒露右肩。

像猛士插竿发威,又似鬼母戏弄青莲。

我想混沌初开前乾坤毁裂,水沙激荡狂风盘旋。

山川与万物熔于一炉,万千精灵腾跃飞舞,彼此游戏相爱。

忽然一阵刚风袭来尽化为石,清气散逸浊气凝结成坚岩。

至今它们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化作奇形诡状蹲踞人间。

若非如此,就算造化有千手千眼,也难一一雕琢这般形态。

更何况唐突造物主岂能无罪,为何它们耿耿不平似要冲天而飞?

金台公子为我斟酒,听我狂言连称是是。

更指眼前奇峰要我印证,山峦出入白云间似在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夕阳,我们骑马同归醉意朦胧。

我本是天涯万里的漂泊客,此刻愁心忽然被西斜的月亮牵挂。

词句注释

  1.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2. 逞怪:显示怪异姿态。
  3. 尸罗:梵语的音译。
  4. 鬼母:传说中神名。
  5. 印證: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

作品赏析

诗以 “奇山不入中原” 起笔,借桂林山峦 “立青天外” 的雄奇,展开栖霞洞景与云海奇观。诗中以盘古骨节、女娲变化等神话奇想比喻山石形态,又用蚩尤、鬼母等意象强化怪诞之感,将地质奇观熔铸为混沌初开的创世图景。末段以 “天涯万里人” 收束,奇景描摹中暗藏游子漂泊之愁,浪漫想象与苍凉意绪交织,尽显山水诗的雄放与深婉。

猜你喜欢

歌发谁家筵上,寥亮。别恨正悠悠,兰釭背帐月当楼。愁么愁?愁么愁?

黄草坝札记

明代 • 徐霞客

二十八日晨雨不止。衣湿难行,俟炙衣而起。终日雨涔涔也。是日此处马场,人集颇盛。市中无他异物,惟黄蜡与细笋为多。乃煨笋煮肉,竟日守雨。

黄草坝土司黄姓,加都司衔。乃普安十二营长官司之属。十二营以归顺为首,而钱赋之数则推黄草坝,土地之远则推步雄焉。

黄草坝东十五里为马鼻河,又东五十里抵龙光,乃广西右江分界;西二十里为步雄,又西五十里抵江底,乃云南罗平州分界;南三十里为安障,又南四十里抵巴吉,乃云南广南府分界;北三十里为丰塘,又北二十里抵碧洞,乃云南亦佐县分界。东西南三面与两异省错壤,北去普安二百二十里。其地田塍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而土司恐夺其权,州官恐分其利,故莫为举者。

黄草坝东南,由龙光、箐口、者恐、板屯、坝楼,以上俱安隆土司地。其土官自天启初为部人所杀,泗城以孙代署之。八腊、者香俱泗城州地。下田州,乃昔年大道。自安隆无土官,泗城代署,广南以兵争之,据其大半,道路不通,实由于此。

按盘江自八达、与罗平分界。巴泽、河格、巴吉、兴隆、那贡,以上俱安隆土司地,今俱为广南有。抵坝楼,遂下八蜡、者香。又有一水自东北来合,土人以为即安南卫北盘江,恐非是。安南北盘,合胆寒、罗运、白水河之流,已东南下都泥,由泗城东北界,经那地、永顺,出罗木渡,下迁江。则此东北来之水,自是泗城西北界山箐所出,其非北盘可知也。于是遂为右江。再下又有广南、富州之水,自者格、亦安隆土司属,今为广南据者。葛阆、历里俱泗城州地。来合,而下田州,此水即志所称南旺诸溪也。二水一出泗城西北,一出广南之东,皆右江之支,而非右江之源;其源惟南盘足以当之。胆寒、罗运出于白水河,乃都泥江之支,而非都泥江之源;其源惟北盘足以当之。各不相紊也。

按云南抵广西间道有三。一在临安府之东,由阿迷州、维摩州本州昔置干沟、倒马坡、石天井、阿九、抹甲等哨,东通广南。每哨拨陆凉卫百尸一员、军兵十五名、民兵十五名把守。后州治湮没,哨悉废弛。见有府志可考。抵广南富州,入广西归顺、下雷,而出驮伏,下南宁。此余初从左江取道至归顺,而卒阻于交彝者也,是为南路。一在平越府之南,由独山州丰宁上下司,入广西南丹、河池州,出庆远。此余后从罗木渡取道而入黔、滇者也,是为北路。一在普安之南、罗平之东,由黄草坝,即安隆坝楼之下田州,出南宁者。此余初徘徊于田州界上,人皆以为不可行,而久候无同侣,竟不得行者也,是为中路。中路为南盘入粤出黔之交;南路为南盘萦滇之始,与下粤之末;北路为北盘经黔环粤之会。然此三路今皆阻塞。南阻于阿迷之普,富州之李、沈,见广西小纪。归顺之交彝;中阻于广南之蚕食,田州之狂狺;北阻于下司之草窃,八寨之伏莽。既宦辙之不敢入,亦商旅之莫能从。惟东路由沅、靖而越沙泥,多黎人之恐州,为今人所趋。然怀远、沙泥,亦多黎人之恐。且迂陟湖南,又多历一省矣。

黄草坝东一百五十里为安笼所,又东为新城所,皆南与粤西之安隆、泗城接壤。然在黔曰“笼”,在粤曰“隆”,一音而各异字,一处而各异名,何也?岂两名本同一字,传写之异耶?按安庄之东,大路所经,亦有安笼箐山,与安笼所相距四百里,乃远者同而近者异,又何耶?大抵黔中多用“笼”字,粤中多用“隆”字,如隆安县之类。故各从其地,而不知其地之相近,其取名必非二也。

黄草坝著名黔西,而居聚阛阓俱不及罗平州;罗平著名迤东,而居聚阛阓又不及广西府。此府、州、营、堡之异也。闻澄江府湖山最胜,而居聚阛阓亦让广西府。临安府为滇中首郡,而今为普氏所残,凋敝未复,人民虽多,居聚虽远,而光景止与广西府同也。

迤东之县,通海为最盛;迤东之州,石屏为最盛;迤东之堡聚,宝秀为最盛:皆以免于普祸也。县以江川为最凋,州以师宗为最敝,堡聚以南庄诸处为最惨,皆为普所蹂躏也。若步雄之龙、侬争代,黄草坝之被閧于龙、沙,沙乃步雄龙氏之妇翁。安隆土司之纷争于岑、侬。岑为广西泗城,侬为广南府。今广南势大,安隆之地为占去八九矣。土司糜烂人民,乃其本性,而紊及朝廷之封疆,不可长也。诸彝种之苦于土司糜烂,真是痛心疾首,第势为所压,生死惟命耳,非真有恋主思旧之心,牢不可破也。其所以乐于反侧者,不过是遗孽煽动。其人不习汉语,而素昵彝风,故勾引为易。而遗孽亦非果有殷之顽、田横之客也,第跳梁伏莽之奸,藉口愚众,以行其狡猾耳。

所度诸山之险,远以罗平、师宗界偏头哨为最;其次则通海之建通关,其险峻虽同,而无此荒寂;再次则阿迷之中道岭,沈家坟址。其深杳虽同,而无此崇隘;又次则步雄之江底东岭,其曲折虽同,而无此逼削。若溪渡之险,莫如江底,崖削九天,堑嵌九地,盘江朋圃之渡,皆莫及焉。

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黔南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③最清。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而黔流亦界于二者之间。

水仙子·怀古

元代 • 张可久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送李判官赴东江

唐代 •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故衫

唐代 • 白居易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袁枚
简介描述: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61]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 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