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青草湖

南北朝阴铿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白话译文

洞庭湖上春意盎然,湖面上泛起美丽的船帆。

沅江近处一片桃花源景,湘水岸边飘逸着杜若花香。

穿过峡洞临近茅山,湖水汇巫峡长流延绵。

连天的清彻碧波曲折环绕,水面上闪动的浮光映入眼帘。

航船在水中象停泊在远树旁,飞渡湖的鸟儿憩息在帆樯。

滔滔的水面无法量测,一叶扁舟怎么能渡航?

词句注释

  1. 青草湖:也叫巴丘湖,中国古代五湖之一,在今湖北岳阳西南,南接潇湘,东纳汨罗河,北通洞庭湖,因湖的南边有青草山而得名。
  2. 洞庭:即洞庭湖。春溜(liù):春水。溜:水流。
  3. 平湖:宽阔的湖,指青草湖。锦帆张:形容乘帆船渡青草湖。
  4. 沅水:水名,即沅江,在洞庭湖之南汇入洞庭。桃源县在沅水的左岸。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述的桃花源便在桃源县,因而此句即由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而来,言沅水带着桃花的颜色注入洞庭。
  5. 湘流:湘水,亦在洞庭湖之南注入洞庭。杜若:香草名。屈原《湘君》和《湘夫人》中分别有“采芳洲兮杜若”“搴汀洲兮杜若”之句,故此句由联想到的屈原而来,言湘水是带着杜若香气流入洞庭湖的。
  6. 穴:青草山的洞穴。去:距离。茅山:即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南,山上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得道成仙。此句言青草湖离茅山的华阳洞不远。
  7. “江连”句:言青草湖远与长江巫峡相连。巫峡有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
  8. 迥碧:指倒映在水中的碧天的颜色。
  9. 逗:逗留,停止。
  10. 度鸟:渡湖之鸟。危:高。樯:挂帆的桅杆。
  11. 滔滔:水势浩大的样子。
  12. 一苇:比喻小船、小舟。讵(jù):岂。《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此二句化用《诗经》句,言青草湖汪洋一片, 无边无际,一叶小舟难以渡过。

作品赏析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该诗首两句,就近着笔,先写春季水涨时,洞庭与青草二湖连成一片;就在此时,作者张帆渡湖了。上句重写洞庭,下句重写青草,用“满”“平”二字,就将二湖春水涨满,连成一片,与岸齐平的浩瀚气势描绘了出来。

“沅水”以下四句,扩展开来,描写此湖南接湘、沅,北有长江横贯而过的广阔博大。“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两句,把由西南而来的沅水和由正南而来的湘江,写得极为壮美。“桃花” 本是用来形容春季水涨,亦即“桃花汛”的。这里着一“色”字,不仅把江水涨满的情景写出,而且为之着色,确为妙笔。“杜若”,着一“香”字,使人仿佛嗅到了沿江两岸带来的香气,可谓想像奇特。“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这两句,写吞吐于此湖的长江,横贯东西。以上四句,是立足于青草湖,张开想像的翅膀,描绘其吞吐江河之气势,由于运用了“色”“香”“近”“长”等适用于视觉、嗅觉、感觉的字眼,就使那遥远的、联想中的景物如在目前。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再回到实景,描写此湖的浩瀚壮丽。放眼望去,澄清的湖水与远处的碧天相接,水天相连,万顷碧绿;湖面上,水波粼粼,月光闪烁。这两句,正写出《荆州记》中所说的“青草湖,周回百里,日月出没其中”的壮丽。诗至此,似乎已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的感慨还未说出。下面四句,即写其所见之特殊情景,以及所引发的感慨。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是写其停舟所见之特殊情景。人之所以停舟,鸟之所以驻足,除因湖面过大,不可一日渡过之外,大约是天色骤变,风涛将起的原因。见此情景,不禁引起心中的感慨。“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面对这广阔的湖面上风涛将起、船停鸟息的场面,自然想到:大浪滔滔,变幻莫测,这像一片苇叶般的小船,怎能渡过。这是在写乘船渡湖的实感,同时更是抒发了一个分裂时代,封建官员对世事的感慨。在这艰难的世事里,人生就如一叶小舟,颠簸于变幻莫测的滔滔波浪之间,前途难卜。

全诗以清新流利的笔触,描绘了青草湖连接洞庭,融汇湘、沅,吞吐长江,连天映日的壮阁景象,抒发了在大浪中行舟的感慨和联想。写景壮阔优美,抒情委婉含蓄。

创作背景

该诗是诗人为湘东王法曹参军过洞庭湖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清初诗人、诗论家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九):“‘带天’二句浑阔;‘行舟’二句细曲。妙在并极生动。

猜你喜欢

踏莎行·祖席离歌

宋代 •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代 •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宋代 • 周端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

题淮南寺

宋代 • 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阴铿
简介描述: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

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