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垂杨深院

近现代王国维

垂杨深院,院落双飞燕。翠幕银灯春不浅,记得那时初见。

眼波靥晕微流,尊前却按凉州。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

白话译文

绿杨袅娜的深院中,飞来了双双归燕,让人不由地想起当时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时重重的帘幕遮蔽着室内的银灯,此中有多少浓郁的春意!

她的脸颊泛起了红晕,暗地里送来一轮眼波,可是在灯前却奏起了一曲幽怨的《凉州》。我早就已经心死,甘愿一生痛苦憔悴了,可是现在看来,我又能经得住她几回的回眸流盼呢?

词句注释

  1. 清平乐(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四句三平韵。
  2. 垂杨:垂柳。古诗文中常常杨柳通用。
  3. 双飞燕:雌雄并飞的两只燕子。《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4. 翠幕:翠色的帘幕。银灯:银白色的灯盏。
  5. 记得那时初见:化用北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6. 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目光,多用于女子。靥晕(yè yùn):脸上泛起的淡红色。
  7. 尊前:酒樽之前,即酒筵上。尊,同“樽”。按:弹奏。凉州:《凉州曲》,乐府曲名,属宫调曲。原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歌曲,唐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歌词多写西北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
  8. 拚(pàn)取:豁出去。取,语助词,犹“着”“得”。
  9. 消:消受,受用。他:指那女子。回眸:转过眼睛回顾。末两句化用唐末五代牛峤《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花间风格的艳词,主要内容是回忆当初见过的一个女子,并倾诉自己对她的一见钟情。《人间词话》所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在这首词里有所体现。

“垂杨深院,院落双飞燕”是院内的春色,“翠幕银灯”是室内的春色。垂杨的缠绵和双燕的翻飞使人联想到爱情,翠幕的落下和银灯的点起意味着一个温馨夜晚的开始。然而,“记得那时初见”——一句话就把这一切都拉向了一个遥远的回忆。当然,也可以把“垂杨深院,院落双飞燕”两句视为眼前的景色,作者由此起兴,想起了当年那个难忘的夜晚。那个夜晚可能有许多节目,但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却只有那个女子的神态和她所弹奏的曲调,那就是“眼波靥晕微流,尊前却按凉州”。作者至今还记得女子当时弹奏的曲子是《凉州曲》的曲调,在弹奏的时候,她脸上微微泛起红晕,目光偶尔抬起来看一眼座上的客人。虽然作者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自己,但他甘愿付出一生痛苦的代价,来换取能够得到那个女子几次回眸相顾的荣幸——“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

这首词写春光的旖旎,写女子的神态,都写得不错。但如果仅仅如此,它也不过是一首模仿花间模仿得很到位的艳词而已,不会给人更深的感发。而它之所以能够引起感发的关键,就在于那“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的感情和口吻。

《人间词》常常模仿甚至套用唐宋词的原句。“记得那时初见”,就是套用了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记得小蘋初见”。晏词把对美人的思念与失落的帐惘写得美丽宛转,余音袅袅,然而那只是晏几道本人的思念,是一个没落贵公子对失去生活的怅惘。王词也许不如晏词美丽,但比晏词更有言外意蕴。

“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词中那个男子是个执着固执的“傻瓜”。古往今来,这样的“傻瓜”却并不少。他们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忍受,不求理解也不求回报,为了某种并不能由自己独占的、追求人类美好前途的事业,可以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对他们来说,“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也就够了,甚至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在生前死后都得不到这种“回眸”的荣幸。可是他们愿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爱情本来就是富有象喻性的题材。花间词中好的作品,其佳处就在于能够引起读者这种言外的联想。但花间词中富于言外意蕴的作品,大多是以女子口吻写的。而王国维这首词是以男子口吻写的,既不流于轻佻也没有局限于事情本身。他心里可能未必像晏几道那样真的有一个“小蘋”在,正因如此,他才能不受“真实”的限制,突破“爱情的事件”,写出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爱情的本质”来。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至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之间,也就是词人三十岁至三十一岁之间,他随罗振玉到北京之后。这是王国维对叔本华的哲学产生怀疑,对填词很感兴趣的时期。该词就是这时期的作品之一。

名家点评

  •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全是晏小山的风调。语意虽佳,然终嫌有摹拟之迹。静安学北宋,每有此病,惜哉!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此词亦当属王氏自许专作情语,而“有开拓之功”者。

猜你喜欢

送杨寘序

宋代 •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金缕曲·咏白海棠

清代 • 顾太清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偏触动、词人系念。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隔一片、清阴暗澹。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春欲暮,易生感。

袁家渴记

唐代 • 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望隔墙花

南北朝 • 刘孝威

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

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无题二首

唐代 • 李商隐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王国维
简介描述: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