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池送朱二

唐代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白话译文

想当年襄阳鼎盛的时候,山简常常醉卧在习家池。

邻近的渔女相伴来梳洗,妆成争相照看水中影。

池中清波荡漾荷花开,堤岸绿柳披拂软软垂。

忽然时过境迁人散尽,池周围一片荒凉人烟稀。

当年的豪情繁华今何在?只留下杂草丛丛露水湿人衣。

原本早晨饯别行人的处所,如今变成放牧军马的草地。

征马东奔西突太阳渐西斜,此情此景只能叫人空叹息。

盼你留意寻访桃源的路径,我也要回到赤松子的家里

词句注释

  1. 雄盛:雄奇盛大。
  2. 山公常醉习家池:山公指山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字季伦。曾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镇襄阳。山简好酒狂放,自比高阳郦生,因名彼池。
  3. 钓女:钓鱼女子。
  4. 妆成:装饰已毕。照影:鉴照形影。
  5. 澄波:清波。
  6. 绿岸:岸边绿沦。
  7. 一朝:一时。
  8. 意气:心情气概。
  9. 草露:荒草冷露。
  10. 饯行:以酒食送行。
  11. 翻:反。
  12. 嗟:感叹词语和语气。
  13. 桃源:名地。
  14. 松子:即赤松子。

作品赏析

《高阳池送朱二》开篇三句,描写了古时襄阳习家池的繁华;中间三句,又写出了眼下习家池的凄凉空寂;结尾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归隐决绝之心。该诗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怀古伤今,感伤襄阳不再有山简这样的人物,也是孟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该诗当作于孟浩然的晚年,诗中也可见孟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该乡土气息浓重的田园诗告诉了读者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并不是近代的事情,而是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荒凉了。

创作背景

孟浩然晚年看到习家池的荒凉,又联想到自己仕途无望,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诗。

名家点评

  •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起语兴自清发。中段流镅,末复凄惋。
  •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风裁秀朗。
  • 明·李梦阳《空同集》:不是长篇手。

猜你喜欢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宋代 • 孙惟信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鷫鸘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烟艇记

宋代 • 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 “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 “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则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鉏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锺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唐代 •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忆秦娥·用太白韵

宋代 •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岁暮到家

清代 •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孟浩然
简介描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