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垂虹亭,属吴江。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
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连,浊浪拍岸,冻云翻飞。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岸上还有霜露沾连在树叶上,我(指词人)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傍。在灯影幢幢中,我还乘兴吟哦过这儿的秋雨景色。又到了鸿雁南飞,宾雀入室而居的季节,我这才决定了回归的日期。垂虹桥畔的环境优美,足够促使我决定在此结庐隐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这儿或是观看善解人意的斗鸭游戏;或是垂钓河边,钓上几尾鲜美的鲈鱼尝新。
我到了垂虹桥,想起有一次曾与伊人同船来过这儿,并观赏过她临水梳洗的难忘镜头。今天我却是孤身独游重返垂虹桥,时至寒冬,我虽是穿着裘衣,头戴貂帽,但却孤孤零零地站在桥上,临水顾影自怜。我孤身在桥上亭内眺望,越感凄冷难忍,于是就酹酒祭苍天,高歌飘四远,以此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渐渐地远方的山色开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飘下来几片雪花,沾在我热辣辣的醉面上。
此抒写嗟老叹卑之情。发端“素天际水”一韵,写吴江上的深秋景色:水天相连,碎浪拍岸,冻云飘忽。“冻云不凝”指此时虽是深秋,但已冻云飘忽,为结句的“暮雪飞花”埋下伏笔。“记晓叶题霜”一韵,逆入,回忆往昔,秋叶经霜,秋灯夜雨之时,曾泛舟吴江,停泊虹桥。此韵直切小序“垂虹桥”。“晓叶题霜”“秋灯吟雨”,着了“题”“吟”二字,将无生命的秋叶、秋灯拟人化了,言其能题写会吟诵,使其既有生气又富诗意。“又是宾鸿重来后”一韵,平出,写眼前,言又到鸿雁重来之时,自己也回到吴地。“嗟绣鸭解言”一韵,用二个典故,不管是能言之鸭,还是鲈香亭,均与吴郡吴江有关,以此表现吴地之美,而且在“鸭”之前加一“绣”字,在“鲈”之前加一“香”字,更表达了对吴地山水、饮食的赞美之情。并又道“尚庐人境”,以直抒胸臆之法赞此处乃是人境中最值得崇尚的所在。
过片“幽兴”一韵,承上,直接礼赞此地幽美,令人振奋。“争如共载”一韵,用对比手法,言吴江颇似与越女一齐泛舟的西湖,令人惬意。“念倦客依前”一韵,转笔写到自己,此化用苏秦游说秦国典故,比喻自己浪迹天涯,一事无成,重回吴江的处境,笔端带出嗟老叹卑之伤感。“酹酒苍茫”一韵,平出,写眼前在垂虹亭内,饮酒听歌,并将酒洒祭在苍茫的江水中,不禁思绪滔滔。一个“冷”字,不仅与首韵的“冻云”呼应,而且写出词人心境之冷涩。最后“迎醉面”一韵,以景结情。写傍晚时分,垂虹桥上,雪花飘飞。“迎醉面”写明此时饮酒已醉,“迎面”点出冷雪令人醒,醒时所见之景:远山如黛,渐近昏瞑,似乎满蕴着忧愁。“愁山瞑”此以拟人法,表自己之愁绪。“暮雪飞山”与首韵“冻云”呼应,点出时间的推移。
此词多用一字领与对仗句。如“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记”为一字领,“晓叶”句与“秋灯”对仗。“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嗟”为一字领,后二句为对仗,“酹酒苍茫”与“倚歌平远”又一对仗句。以上对仗不仅词性相对,而且平仄相对,对仗工稳而富有诗情画意。清人田同之曰:“自沈吴兴分四声以来,凡用韵乐府,无不调平仄者。至唐律以后,浸淫而为词,尤以谐声为主,平仄失调,即不可入调。周、柳、万俟等之制腔造谱,皆按宫调,故协于歌喉。以及白石、梦窗辈,各有所创,未有不悉音理而可造格律者。”(《西圃词话》)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南宋文人流连光景,清赏酬唱之作比比皆是。每当友人同游或陪客登临之际吴文英也都有即事应景或怅然感慨之作,因此吴文英的游赏登临词不在少数。纵观吴文英一生,长期处于频繁的旅途奔波之中,当然这种旅途奔波并非闲适地游山玩水,而是为生计所迫,因此在生活和情感的压力下,良辰美景、秋光黛色非但没有化解词人的愁苦,却加倍地触发了身世之感,情事之悲,今昔盛衰之叹。词人游苏州时作此词感叹自己孤苦无依的困厄命运。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一夜春寒满下厅。独眠人起候明星。娟娟山月入疏棂。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浩歌聊且慰飘零。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