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

宋代吴文英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白话译文

自从我用凄哀的鸾箫声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杭妾告别。当我走了之后,杭妾将不再打扮自己,从此钿钗上会因沾了灰尘而失去光泽;那铜镜也会因为不去拭拂而逐渐昏暗。杭妾在灞桥柳久久地凝望着送我远去,以致身上飘满了一身柳絮,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

杭妾写信告诫我,希望我不要沉湎在西子湖畔酒色之中,以致使在‘江头’天天望郎归的‘倩娘’因相思而‘离魂’。随后将思君的胭脂泪封上信封托与行人。

词句注释

  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2. 鸾箫:凤箫,用萧史弄玉吹箫引凤事。《风俗通·声音》:“《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之翼。”后世因称箫为凤箫,即排箫。彩云:五彩云。古诗词中常喻妇女命运,这里指杭妾。
  3. 燕钗:钗头的形状似燕子,故称燕钗。
  4. 灞桥:指灞桥柳,在长安(今西安市)东,唐代长安人送客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天宝遗事》:“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为销魂桥。”“灞”一作“霸”,“桥”,也作“陵”。
  5. 西子:即西施。
  6. 倩离魂:即“倩女离魂”。事见陈玄祐《离魂记》: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幼女倩娘端妍绝伦,外甥王宙亦美容聪敏。镒每曰:“当以倩娘妻之。”及长,二人果然相爱甚深。时入京选官之幕僚求亲,镒许焉。宙阴恨,悲恸诀别,上船。夜半,闻岸上人行声。问之,乃倩娘。宙惊喜。乃匿倩娘于船。至蜀五年,生二子。倩娘常思父母,宙与俱归衡州。先至镒家,首谢其嫁女入蜀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诡说耶?”宙曰:“见在舟中。”镒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急走报镒。室中女闻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合为一体,其衣服皆重。这里本应倩女二字相连,因女字是仄声不合词牌要求,乃以倩离二字相连,与西子相对应,都是代指爱妾。
  7. 红泪:指女子眼泪。《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别父母,戏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泛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丽情集》:锦官城官妓灼灼,以软红绡多聚泪,密寄河东人裴质。

作品赏析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二韵,写分离与别后情景。首韵写与爱妾分别。这里追忆当年二人在悲凉的乐曲中离别。次韵写别后情景。人去楼空,爱妾留下的燕钗已蒙上灰尘,失去了光滑。妆台上的明镜也因长久无人擦拭,变得昏暗无光彩。词人下笔点题,用音乐烘托离别气氛,又用女子的钗、镜蒙尘,创造出睹物思人,见景生情的艺术效果。“灞桥舞色褪蓝裙”一韵,追忆送别之地。梦窗用李白词的意境,见一年一度的柳色青青,依依舞动,不禁勾起了往日与爱妾分别的回忆。由柳色联想起她临行穿的蓝裙早已褪色了。

词的上片,通过写别后的情景,反映词人对杭妾的怀恋。词的下片,全用虚笔表现爱妾去而不归。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一韵,西子湖上迷梦,倩女江头断魂,都是形容爱妾别后不归。“倩离魂”与上句“西子”映衬。“旋缄红泪寄行人”一韵,写爱妾去而不归,惟有寄泪而已。歇拍以情结,犹如锦城官伎灼灼,用软绡聚红泪寄裴质故事,梦窗幻想爱妾人不归也该有书信相赠。

这首词写与杭州爱妾分别后思恋的情景。吴文英与杭州女子的艳史,词集中多次提到,而《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将他们二人的浪漫史、伤心史叙述最详。他们在杭州曾有十年的相恋历史:“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人仙溪,锦儿偷寄幽素。”这段与女子情合欢会的艳史,极富传奇性,在词人的记忆中永远不能忘怀。但不知为什么“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欢乐短暂,离歌继之,二人匆匆挥泪而别,他们二人的艳遇从此结束。这首词便是他们分别后所写的怀恋之词,词人还在迷惑爱妾为何不归,盼望她能有信息相寄。孰不知旧日的恋人早已亡故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吴文英布衣终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门,在吴越一带辗转漂泊。他的一生,享受过爱情的欢乐,却更饱尝爱情失落的悲痛。根据他的词或显或晦的记述可以得知,吴文英曾在苏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终却是苏姬生离、杭姬死别。与苏、杭二女的爱情悲剧,在梦窗的心灵上留下了永难愈合的创伤,他经常回味、咀嚼与她们悲欢聚散的种种琐事细节。在形影独吊的后半生,吴文英写了将近70首怀念苏杭二姬的恋情词。此词或是词人追忆杭妾之作。

名家点评

  •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徐育民: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没有沿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老套写。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空灵蕴藉,歇拍有“有余不尽”之意。(《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听我三章约

宋代 • 辛弃疾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

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似剪尽、还生僧发。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吾有志,在沟壑。

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 • 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唐代 • 岑参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送狄宗亨

唐代 •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小港渡者

清代 • 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 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吴文英
简介描述: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号“词中李商隐”,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绍定年间(1222年-1233年),吴文英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常平司门客,与施枢、吴潜、冯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泾萧寺。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往来于苏杭,先后游于尹焕、吴潜、史宅之、贾似道之幕,与四人皆有酬答,吴文英又与方万里、孙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而死。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著有《梦窗词集》,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吴文英在丰富词体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