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三首

唐代柳宗元

其一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其二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其三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白话译文

其一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其二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其三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词句注释

  1. 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2. 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3. 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4. 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5. 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6. 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7. 里胥:乡村小吏,差役。鸡黍:杀鸡做饭。黍,黄米。事:备办。
  8. 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9. 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10. 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11. 经营:这里指筹措策划缴纳赋税。可惜:可怜。
  12. 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岁:时候。踵前迹:踩上前人的脚印。这两句是写农民听了里胥的话之后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是说就要缴纳秋赋了,农民们生怕跟东乡一样,遭到鞭打。
  13. 饶:盛多。曲:角落。
  14. 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15. 行人:指诗人自己。
  16. 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作品赏析

《田家三首》是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组完整的诗篇。作者在永州时较多接触下层社会,诗中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横征暴敛下的痛苦遭遇。

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

创作背景

这组诗创作的具体年月待考。从内容看,此诗当作于永州时期,因为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永州后,才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下层,写出农民遭受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痛苦。也有人认为这三首诗是柳宗元到柳州时在农民家里投宿后所写的。

名家点评

  •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曾吉甫曰:《田家》如“鸡鸣村巷白”“里胥夜经过”等句,绝有渊明风味。
  •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田家》三首直欲与陶相上下,第陶趣恬淡,柳趣酸楚,此各其性情所会。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明辅曰:柳老《田家》诸诗,直与陶、王并席。
  •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子厚《田家》,曾吉甫以比渊明。然叙事朴到,第去元、白一尘耳,似不足方柴韵。
  • 清代余成教《石园诗话》:柳子厚《田家》云“蓐食徇所务,……夜色归暮田”,又云“篱落隔烟火……疏麻方寂历”,又云“是时收获竟……霜重梨枣熟”,真能写田家风景。
  • 清代汪森《韩柳诗选》:三诗极似陶,然陶诗是安贫,此诗是感慨,用意故自不同。

其一

  • 宋代何汶《竹庄诗话》:《笔墨闲录》云:《田家》诗“鸡鸣村巷白”云云,又“里胥夜经过”云云,绝有渊明风味。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曰:无怨之怨。
  •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结得味永。似储、王《田居》诸作。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曰“尽输助徭役”,良民心肠。陆时雍曰“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此语何必减陶。三复之,觉冲美可爱。“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此是唐人作用。周珽曰:朝作暮归,终岁勤勤,只是供士官之征,子孙还相服业:田家能事止于如此。有悯农之思者,读是诗,宁尤恻然!
  • 明代邢昉《唐风定》:太祝《田家》亦已尽变,未道及此,诚骊珠也。
  •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徭役”一作“淫侈”,此不知诗意之婉者(“尽输”句下)。

其二

  •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春甫曰:援里胥来说,亦《捕蛇者说》光景。
  •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诉得静,益觉清苦。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本实事真情以写痛怀,如泣如诉,读难终篇。唐汝询曰:前段叙得冷落,吴山民曰“农谈四邻夕”,“谈”字是一诗骨子,先含着儿许感慨。陆时雍曰:起四语如绘。周珽曰:柳州此诗与李长吉《感讽》篇词意俱同,然李起四语开拓深沉,较此似深,而后调多委曲悲慨尽情;柳又觉得机畅美也。
  • 清代汪森《韩柳诗选》:怨而不怒,不失为温厚和平之遗,当与《捕蛇者》《郭橐驼》诸文相参看。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里胥恐吓田家之言,如闻其声(“东邻”四句下)。

其三

  •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春甫曰:“笑相念”一转是生意。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此述田家之敦俭也。前叙景平直,自然会心,末四语勤俭老人口气。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起语景色绝佳,写到至处,殆无遗歉。周启琦曰:古隽曰警,写景淳朴田家情景。周珽曰:首四句,田野闲时景;中六句,田家人趣趣;尾四句,得相助、相扶、相恤之意,古朴可味。
  • 明代邢昉《唐风定》:仲初《田家》留客,亦此意而下数格矣(末四句下)。
  • 清代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唐云:叙景平直,自然会心(“野鸟”句下)。吴敬夫云:有储、王风味。
  •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占道饶蒺藜”二语,即含“迷去住”三字。

猜你喜欢

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

宋代 • 辛弃疾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喜迁莺·人汹汹

唐代 • 韦庄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寓山注序

明代 • 祁彪佳

予家梅子真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方干一岛,贺监半曲,惟予所恣取。顾独予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中为之胼胝。予时亦同拏小艇,或捧士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事宗乘;止祥兄且构柯园为菟裘矣。舍山之阳建麦浪大师塔,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偶有家冗,皆于烛下了之。枕上望晨光乍吐,即呼奚奴驾舟,三里之遥,恨不促之于跬步。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虽遇大风雨,舟未尝一日不出。摸索床头金尽,略有懊丧意。及于抵山盘旋,则购石庀材,犹怪其少。以故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为堂者二,为亭者三,为廊者四,为台与阁者二,为堤者三。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居与庵类,而纡广不一其形。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委折波澜。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榭先之,阁继之,迄山房而役以竣,自此则山之顶趾镂刻殆遍,惟是泊舟登岸,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牗,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而予农圃之兴尚殷,于是终之以丰庄与豳圃,盖已在孟夏之十有三日矣。若八求楼、溪山草阁、抱瓮小憩,则以其暇偶一为之,不可以时日计。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在韵人纵目,云客宅心,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宋代 • 贺铸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