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幺遍·自述

元代乔吉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白话译文

我不去争什么头名状元,也不求名字写进名贤传。时不时喝点酒,做个酒圣,随处吟首诗,参悟下禅机。我是个玩烟捋霞的状元,泛舟江湖的醉酒神仙。笑谈今古事就算是进了翰林院。在风花雪月的日子里留连了四十年

词句注释

  1. 正宫:宫调之一。绿幺遍:曲牌名,也称柳梢青,句式是三三四四、四四七二七。九句八韵,第三句不叶韵。邻句字数相等的宜对。
  2. 龙头选:状元的别称。
  3. 名贤传:名士贤人的传略。如《登科记》、《名人年沿》、《名人录》之类。
  4. 酒圣:酒之清者,好酒。古称好酒为“酒圣”。
  5. 诗禅:以诗谈禅,以禅喻诗。即以禅语、禅趣入诗或论诗。
  6. 烟霞状元:指放浪形骸于山水中的头号闲人。烟霞,即指山林、江湖。
  7. 醉仙:酒中之仙。
  8. 编修院:即翰林院,编修国史的机关。这是说在嬉笑怒骂之间,对当时的人作出评论来,就等于参加编修国史的工作。
  9. 批风抹月; 犹言吟风弄月,即生活在风花雪月之中。

作品赏析

小令的题目已经明白地说明:这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曲子开门见山,首先用二句斩钉截铁的否定句,十分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否定仕途进取,鄙薄争名夺冠的超脱态度。乔吉在另一首《满庭芳·渔夫词》中,也曾正面宣称:“名休挂齿,身不属官。”与此首的表白完全相同。中间五句,他不无自豪地讲述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时时酒圣,处处诗禅”两句,联系作者在《折桂令·自述》中所说:“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可以知道他时时处处与“酒圣”为伴、以“诗禅”作乐,表现出以诗酒自娱的放诞不羁的情怀。“烟霞状元,江湖醉仙”两句,联系《折桂令·自述》中的“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可知:“江湖”与“烟霞”、“风月”与“江湖”对举,能够互易,意思是相同的。乔吉既啸傲山水,又醉情风月,并以此作为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相抗衡的精神力量。完全将自己放在了与正统士子生活道路相对立的位置上。“笑谈便是编修院”,作者认为笑谈今古事,等于进翰林院编修史籍,这就更表现了他狂放自傲的态度。结尾所表现的对自己吟风弄月四十年的流连之情,与关汉卿【一枝花】套曲《不伏老》结尾所说的“则除是阎王亲令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以愤世的态度肯定了自己的生活道路,终老不悔,怡然自乐。

这支小令初读似游戏文字,细读便知它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性。乔吉寄情山水、风月、诗酒、谈笑,也颇放达,但与元初马致远散曲中所表现的豪放性情又有区别。其愤世之情更为隐秘,豪放之气则较为收藏。作品中更多的是随境自适的情调。然而却非浅薄轻狂。正如钟嗣成为乔吉所写的《凌波仙》吊词所说:“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他也确实是这样一位不遇于时,将一生才力倾注于曲的落魄文人。

作为元曲大家,乔吉的小令并不都是雅正清丽之音,而是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明代作家李开先曾这样评论他的作品:“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烦;句句用俗,而不失其文。”将这一评语用于此首小令,同样十分恰当。它文笔自然流畅,雅俗并用,从不同的角度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抒发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开头连用两个否定句,中间用五句排比陈述,结句追述总结四十年的生活。虽为短制,语多变化,平仄互叶,音调活泼,颇能传情,确实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曲为作者晚年所作。作者生于北国而客居江南,四十年江湖飘零,终身不得志,一生未仕,生活清贫潦倒。但在辗转低徊中,他寄情山水、风月、诗酒,其平生谈笑也颇放达。这里作者回顾了几十年的生涯,创作了此曲。

名家点评

  • 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从这首散曲中,可以看到作者放浪山水,纵情诗酒的疏狂性格。他以“烟霞状元,江湖醉仙”作为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相抗衡的精神力量,既表明了自岂的生活态度,又抒发了愤世嫉俗的感情,蕴藉包含,风流调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元明清散曲三百首》)

猜你喜欢

我侬词

元代 • 管道昇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出居庸关

清代 • 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天论上

唐代 • 刘禹锡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刺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馀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馀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馀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毛;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揪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族之贵,万锺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人事耶?惟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招,奚预乎天耶?”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耶?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

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耶?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耶?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人以一已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馀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 •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游小盘谷记

清代 •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