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庐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清早下起了雨,传来几许凉意,不知道远方有谁惦记着独自远行在外的我?封好书信,待要寄出去,却又收了回来,只因那个人已经很憔悴了,收到我的信也只会增添烦愁吧。
记得每年三月暮春都会生出愁来,如今却在深秋里强撑着病体。北方边塞卢龙的苍凉风景会让人更快老去,我烹煮药草,药炉烟气袅袅。竖起枕头倚靠着,倾听那河水流动的声音。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词一开篇,词人就描写了自己羁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自己远离京城,远离妻子好友,盖着薄被独卧,清晨醒来,看到的却是“凉雨飕飕”,这个时候,没人会念及自己。
此时的纳兰想要给家中的妻子写信遥寄相思,但是家信写完之后,他却“欲寄又还休”。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却又常年在外奔波,每次外出远行,妻子都会因为忧愁而变得憔悴,假如妻子此时得知自己生病的消息后,恐怕会更添新愁,愈加憔悴,于是只好作罢。这句表现出纳兰虽然在羁旅途中患病,但对妻子仍然充满了无限关爱与思恋。
下片的“年年三月病”,并不是说纳兰的身体不好,每年的三月都会生病,三月是春天,中国古代文人在这个季节一般会伤春,所以纳兰是说自己每年三月都会因为伤春而忧思成疾,但没想到的是。自己今年却“病向深秋”。
尾句纳兰寓情于景,借眼前萧瑟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卢龙风景自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在这深秋时节,卢龙地区风物稀疏。景色萧条,令人徒增伤感,以致暗生白发,而自己却只能在药炉的烟雾缭绕下,侧耳倾听江河的奔流之声来排遣愁苦之情。
读罢全词,词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在寒冷的深秋季节,寒风侵入薄被,冷雨拍打帐篷,纳兰架起药炉,在徐徐升起的炉烟中听着隐隐的流水声,一种被命运驱遣的无奈已经将他的内心填满,并注定要伴其一生。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是年云南之乱已荡平,三月,康熙皇帝以祭告永陵、福陵、昭陵,祀长白山之名东巡。纳兰以一等侍卫护从。该词或作于此行途中。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