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饥示子聿

宋代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白话译文

住在依山傍水偏僻的山村茅屋中,早晨起来饥肠辘辘。

学习要有定力,不受外事外物干扰。如果志趣不高的人所喜爱的诗就不能称为好诗。

生活自己在清明的时代,尽管虚度了年华,但要是哪天死去见到自己的先祖,还是有些话可说。

自己已经活到八十岁了,还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未屈服低头。如今,希望儿子也继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

词句注释

  1.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2. 茅茨(cí):茅屋。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3. 雷动空肠:腹中饥饿,空肠响动,像打雷一样。
  4. 外物不移:不为外界的事物动摇。
  5. 未为诗:不是诗,这里是说不是好诗。
  6. 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旧时的文人常用来称颂本朝。
  7. 强项:刚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
  8. 衣钵(bō):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弟子的袈裟(衣)和食器(钵),后来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作品赏析

《朝饥示子聿》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开篇写诗人隐居水云之间的简朴生活;接着申明学习要专注有定力,志趣不高的人所喜爱的诗也不能称为好诗;而后说虽身处太平盛世,但自觉未能有所作为,心中略感遗憾,但想到死后能向先人有所交代,心中又稍感慰藉;最后言自己一生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希望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后代。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深厚的人生智慧。

猜你喜欢

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唐代 • 薛昭蕴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寒。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古松

宋代 • 王安石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春晓

唐代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红绣鞋·阅世

元代 • 宋方壶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舟中立秋

清代 •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