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

宋代陆游

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白话译文

获恩准归隐山林已过六年,我发誓通过耕作来度过我的晚年。

虽然内心逐渐如融冰般通透澄明,但对国家的忧虑仍如未燃之火。

议论国事时怎能忘记避讳?但培养人才却需要突破陈规的桎梏。

诸位公卿可愿倾听我浅陋的意见?贞观开元的盛世就在眼前。

词句注释

  1. 恩许还山:指的是皇帝恩准陆游归隐山林。
  2. 华颠:指头发上黑白相间,指年老。
  3. 孰:谁。
  4. 拘挛:拘束;拘泥。
  5. 刍荛: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作品赏析

本首诗中,诗人虽归隐山林六年,以耕作为晚年之志,内心渐趋澄明通透,但对国家的忧思始终未减。他主张议事需谨慎避讳,但人才培养应突破旧规束缚,并呼吁当权者倾听建议,认为通过努力可重现贞观、开元般的盛世,体现了隐士心系家国、期待治世的情怀。

猜你喜欢

唐多令·秋暮有感

宋代 •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小桃红·春闺怨

元代 • 乔吉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非非堂记

宋代 • 欧阳修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夫是是近乎谄,非非近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纪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景阳井

唐代 • 李商隐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寡妇诗

魏晋 • 曹丕

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