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松数十株,切切交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秋日落雨,傍晚放睛,樊川子漫游郊园,见大小景物,形状大有可类比者,因作赋云:
秋雨放晴,秋容新洗,欣然绕园而漫步游历。看面前那平静的池水映照着清湛的天空,紫阁峰横翠耸绿,也远远地赶来在水中留下倩影。登上那高高的平台,只见岸边的景物如同一道帷幕,垂挂在明镜一般的水中。树木一丛丛,一排排,成行的如同列队迎客,卧倒的犹如酣然醉酒,高大的如同高官得坐,低矮的好像要踮起脚跟。松树几十棵,繁茂的枝叶萧萧于微风之中,有如加冠佩剑的王公大臣;国难当头,凛然争议于朝廷。竹林四外围裹,有如十万男儿,铠甲兵刃相撞击,摆成密密麻麻的阵势而环卫四周。莫非是身负军令而不敢喧哗吗?意气是多么雄壮森严!又荡着小舟来到深湾,忽见八九支出水红荷,艳丽如少妇,含羞若少女,花瓣下垂,水珠斑斑,如同被休弃的女子一般。白鹭悄悄地飞来,远远望去恰如风度翩翩的白衣公子,正在暗中窥视这红粉佳人,像是欣赏、爱慕她的秀姿一样。岸边的杂花参差不齐,红绿黄紫,色调各一,姿态愚钝,颜色不佳,有的像侍妾,有的如婢女。花中野草很多,丛聚的就像被捆在一起,倒伏的又遥远得没有尽头,傲然昂着于微风秋日之中,如挺立,如笑语,千千万万种形状啊,无法一一描述。像我又是什么样子呢?帽子倒戴,珮玉下落,一派与世不合的模样,逍遥闲适地漫步游玩啊,真像一位追踪那大智若愚者的隐居人了。
赋前小序开门见山地点出“秋日晚晴”。赋文开首二句从宏观入手,挥毫泼墨。“秋容新沭”,秋雨晚晴,夕阳西照,万象披金。首句给全文涂上了一层鲜亮明快的色彩。无怪乎作者要“忻绕园而细履”了。作者测览的步履即行文线索,秋景依次呈现,或静谧,或凛然,或严毅,或妩媚,风格殊异却层次井然。
写晚晴秋景,先写水色。“平池”“清空”“高堂”“罗幕”,重在展现其清幽宁静、闲适恰人之情致。笔力平稳,情意淡雅。继写林木,总提以“本势党伍”,分述以松树竹林。写松树,重在突出其临风直立、伟岸凛然之神威;写竹林,意在渲染其层层叠叠、森严雄壮之气势。由“木势”而转入竹林,犹异峰突起于深谷,看似“庭立”“环侍”,风波不兴之静态,却传出万马奔腾、号角连营之动韵。笔力雄健,情调激昂。既而“引舟深湾”,红荷出水,白鹭潜窥恰似才子佳人,如怨如幕。复以杂花野草的万千姿态相陪衬,烘云托月而云月分明。笔力轻柔,其妩媚温馨之趣与松竹顿呈鲜明对比。继以“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一语,兜揽上文,使上文景物皆置于雄浑壮观的背景之下,顿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末尾五句,由物及人,由客及主。对此怡人之美景佳境,王孙岂可不留?樊川子“倒冠落佩”,“放放休休”,流连忘返,如醉如痴,不觉之中又成晚晴之一佳景。至此,物亦人,人亦景,情景交融,主客浑然一体。通篇之景物描写皆因此而得以升华。
通篇以设喻为法,妙喻联珠,出神入化。凡树花竹草,物态纷呈。“忻”字实为全篇之眼,以忻然绕园而始,以流连忘返而终,看似无情观景,实则情贯始终。且笔笔生花,步步摇曳,水色、木势、杂花、野草,似乎不加选择而一一拈来,却写得情致婉曲而姿态万千。其高低、刚柔、红白、贵贱,错落辉映,情趣盎然。读其文如临其境,目不暇接,神摇心动,非独樊川子可留,读者亦欲徜徉其中。
《晚晴赋》是杜牧传世的三篇赋之一。根据赋前小序可知,在一个秋天雨后放晴的傍晚,杜牧游览郊外园林,有感而作此赋。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