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征君潜田居

南北朝江淹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白话译文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在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词句注释

  1.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2. 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3. 檐隙:檐下。
  4.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5. 素心:本心;素愿。
  6. 三益:谓直、谅、多闻。借指良友。语本《论语·季氏》。

作品赏析

这首是摹拟陶渊明的田园诗。“征君”,不受朝廷官职的人。“田居”,陶有《归园田居》,此作田园题材的泛称。这首诗不仅在题材、风格上摹拟陶诗,而且用的也是陶渊明的口吻,体贴得极为逼真。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东皋”,此指东边的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东皋”、“西畴”。“阡陌”,原本田界,此泛指田地。这两句叙事,显得很随意,是说在东皋种苗,长势如何如何。但就在随意的话语中,显出了一种满意的心情,他说这话好像是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陶诗中有“带月荷锄归”,“浊酒”云云是常见的语句。这两句说:虽有劳作的疲倦,但家酿的酒还是有的,满可解乏。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巾柴车”,意谓驾着车子,《归去来兮辞》也有“或巾柴车”的句子。这两句说,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了,路也渐渐幽暗起来。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归人”,自指。“烟火”,炊烟。《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的话。这两句说:望着前村已是晚炊了,孩子们也在家门口等候我了。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这四句写暮归,真是生动如画,画面浮动着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这就是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百年”,一生。“役”,劳作。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如同陶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句式。两句说:请问你为何这样做?一生总是要劳动的。这与陶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相似,表示了对劳动的重视。“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蚕月”,忙于蚕事的月份,纺绩也是蚕事的内容。这两句说,只希望桑麻兴旺,蚕事顺遂。这是他的生活理想,正如陶诗所写:“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下面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心”,本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愿。“三益”,用《论语》语,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他说:我的心愿就是这样,无求闻达之意,只愿和我这样的朋友往来。后面这一段通过设问,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如果对陶渊明的作品和思想不下一番深入揣摩的功夫,是写不出的。

这首诗拟陶可以说是达到了貌合神似的地步,它长期被羼入陶集中,被当作《归园田居》的第六首,苏轼也将它当作陶诗来奉和,他那句有名的关于陶诗的评语,“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就首先是评论此诗的。由此可见,这首诗艺术水准之高。这里附带提一下,晋宋之后拟陶之作共有两首,还有一首是鲍照的《学陶彭泽体》,也能得陶诗之仿佛。这说明陶诗的艺术境界和表达方法并不是不可学得的,但直到唐代二百多年间,终无人追踪,江鲍也只是偶尔为之。生活、思想的局限,世风、诗风的薰染,造成这样长时间田园诗创作的冷寂,这是很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

猜你喜欢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

清代 • 纳兰性德

十二红帘窣地深,才移刬袜又沉吟。晚晴天气惜轻阴。

珠衱佩囊三合字,宝钗拢髻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

登楼赋

两汉 •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清平乐·宫怨

宋代 • 黄升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江淹
简介描述: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一生仕宋、齐、梁三朝,早年以文采闻名,齐永明后鲜有创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幼时丧父孤贫,靠采薪赡养母亲。466年,入宋建平王刘景素府,不久便因广陵令郭彦文事被诬受贿下狱,后上书陈情获释。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任巴陵王国左常侍。后转回刘景素幕下,随其镇守荆州。472年,宋少帝继位,刘景素密谋取而代之。江淹屡次劝谏,作诗十五首以讽。后因激怒刘景素,被贬为建安吴兴令。477年,萧道成执政,将其召回建康,委以重任,从此,江淹为萧道成出谋划策,起草文书,齐高帝萧道成建国后,江淹节节高升,历任中书侍郎、骁骑将军,掌国史。齐明帝时历任宣城太守、秘书监等职。梁武帝萧衍灭齐时,江淹微服投奔,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505年,去世。

江淹少时以文章扬名,作品主要包括诗、文、赋三类。其诗歌创作长于模拟,其《杂体诗三十首》模拟了从汉代《古别离》到刘宋汤惠休的三十家诗体,有些诗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陶徵君·田居》。诗歌虽为模拟,但其中包含着特殊意图。《效阮公诗》是模拟阮籍《咏怀》之作,实则暗含对刘景素密谋造反的讽刺。江淹的赋多为抒情小赋,善写“悲情”。《恨赋》写生死之恨,寄寓人生短促、志不获骋的感叹。《别赋》以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奠定文章基调,叙写不同人物的离愁别恨,情感真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