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唐代杜甫

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词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

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已忝归曹植,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樽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谬持蠡测海,况邑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白话译文

特进是群公的表率,杰出的人以夙德而登上高位。

您就像蹄踏霜雪的千里马,您就像羽搏飙风的九霄鹏。

遵从礼节能做到丝毫无错,敬献忠心忘记了夜寝昼兴。

皇上时常对您留心关照,而退朝后您却谦恭待人像无官势可凭。

皇上派人送来刚刚酿好的御酒,或者赐给您羽毛奇绝的雄鹰。

您的门户清洁没有杂宾,中使每天相互追逐送来赐品。

晚年时您不以嬉游为务,日常生活以孝义称著。

您十分友爱自己的兄弟,谁敢过问您百年之后的陵墓!

您是一位学识精深的儒者,您是一位辞章华美的作家。

您的书法飞动,有回霄之势;文章写罢,有如彩凤飞腾。

一言一笑通精理,朋友面前不拘形迹。

别人有一点长处,您就与他亲切交往。

对别人的所求一诺千金,哪有华点骄矜!

我的才能不及建安诸子,却幸运地归依到曹植的门下。

我的人品、名望比不上杜密,怎能与李膺并称?

您屡次邀请我,恩重如山啊,我的才力实在不堪这种殊荣。

披着雾气,我们在秋夜初次欢聚,深秋时节气爽天清。

在遥远的水边上设置丰盛的酒宴,野鸭和大雁栖宿在灯火丛中。

而后又在春天的花月下尽情游宴,又在炎热的夏天避暑乘凉。

砚台里装着金井的寒水,玉壶里的水块光映屋檐。

我是一个贫贱僻陋的隐士,住在远离尘世的高山之巅。

我对您的赞评实在是以蠡测海,何况还享受了渑水一样多的酒浆。

您的鸿宝奇书岂能总隐秘不露?我希望能登此丹梯进入仙境。

我作为您的门下之客,终究不会像嵇康那样有愧于孙登。

词句注释

  1. 夙德:旧有的美德。
  2. 寝兴:夜寝昼兴。
  3. 醴(lǐ):甜酒。浮蚁:酒液上的泡沫。
  4.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5. 棣萼:《诗经·小雅》:“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后因以“棣萼”为兄弟的代称。
  6. “谁敢”句:《旧唐书》载,宁王死后,日让皇帝,葬桥陵,号惠陵。李琎上表恳辞。
  7. 曹植:三国时魏诗人,曹操次子,以文才为建安诸子所归附,此处以曹植比李琎。
  8. 李膺:东汉人,与杜密的人品、名望相当,时人称为“李杜”此处巧借姓氏比李和自己。
  9. 罍(léi):古时盛酒的容器。
  10. 瓢饮:隐士许由用手捧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饮罢挂在树上,因瓤摇作响,心烦而扔掉。三径:王莽执政时,蒋辞官曰乡,用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终日不出。后以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11. 鸿宝:淮南王刘安著有《内书》二十二篇,言神仙之事,名为鸿宝。
  12. 孙登:晋朝隐士,好读《易经》,曾劝嵇康警惕世祸,嵇康不听,果遭非命,死前作诗表示愧对孙登的教诲。

作品赏析

这首赠诗前半部分高度赞美了李琎的才德:说他又有才又忠诚;说皇上对他很礼遇,他却很谦让谨慎;说他学识渊博,文章华美而富哲理,书法飞动;说他谈笑风生,对朋友很随和、很热情、很讲信用。后半部分对李琎给予的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得到他的援引以步入仕途。措辞委婉,骨子里却不无李白那种“平交王侯”的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天宝五载(746年)以后作,时杜甫在长安。汝阳王李琎,天宝初年其父宁王死后,居父丧期满,朝廷加封他为“特进”。特进,位名,仅在三公之下。

猜你喜欢

婆罗门引·暮霞照水

宋代 • 赵昂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3。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花易老、烟水无穷。

宿灵鹫禅寺

宋代 • 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河传·去去

五代 • 李珣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南乡子·路入南中

五代 • 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