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唐代杜甫

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词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

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已忝归曹植,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樽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谬持蠡测海,况邑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白话译文

特进是群公的表率,杰出的人以夙德而登上高位。

您就像蹄踏霜雪的千里马,您就像羽搏飙风的九霄鹏。

遵从礼节能做到丝毫无错,敬献忠心忘记了夜寝昼兴。

皇上时常对您留心关照,而退朝后您却谦恭待人像无官势可凭。

皇上派人送来刚刚酿好的御酒,或者赐给您羽毛奇绝的雄鹰。

您的门户清洁没有杂宾,中使每天相互追逐送来赐品。

晚年时您不以嬉游为务,日常生活以孝义称著。

您十分友爱自己的兄弟,谁敢过问您百年之后的陵墓!

您是一位学识精深的儒者,您是一位辞章华美的作家。

您的书法飞动,有回霄之势;文章写罢,有如彩凤飞腾。

一言一笑通精理,朋友面前不拘形迹。

别人有一点长处,您就与他亲切交往。

对别人的所求一诺千金,哪有华点骄矜!

我的才能不及建安诸子,却幸运地归依到曹植的门下。

我的人品、名望比不上杜密,怎能与李膺并称?

您屡次邀请我,恩重如山啊,我的才力实在不堪这种殊荣。

披着雾气,我们在秋夜初次欢聚,深秋时节气爽天清。

在遥远的水边上设置丰盛的酒宴,野鸭和大雁栖宿在灯火丛中。

而后又在春天的花月下尽情游宴,又在炎热的夏天避暑乘凉。

砚台里装着金井的寒水,玉壶里的水块光映屋檐。

我是一个贫贱僻陋的隐士,住在远离尘世的高山之巅。

我对您的赞评实在是以蠡测海,何况还享受了渑水一样多的酒浆。

您的鸿宝奇书岂能总隐秘不露?我希望能登此丹梯进入仙境。

我作为您的门下之客,终究不会像嵇康那样有愧于孙登。

词句注释

  1. 夙德:旧有的美德。
  2. 寝兴:夜寝昼兴。
  3. 醴(lǐ):甜酒。浮蚁:酒液上的泡沫。
  4.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5. 棣萼:《诗经·小雅》:“常棣之华,萼不韡韡。”后因以“棣萼”为兄弟的代称。
  6. “谁敢”句:《旧唐书》载,宁王死后,日让皇帝,葬桥陵,号惠陵。李琎上表恳辞。
  7. 曹植:三国时魏诗人,曹操次子,以文才为建安诸子所归附,此处以曹植比李琎。
  8. 李膺:东汉人,与杜密的人品、名望相当,时人称为“李杜”此处巧借姓氏比李和自己。
  9. 罍(léi):古时盛酒的容器。
  10. 瓢饮:隐士许由用手捧水喝,有人送他一只瓢,饮罢挂在树上,因瓤摇作响,心烦而扔掉。三径:王莽执政时,蒋辞官曰乡,用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终日不出。后以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11. 鸿宝:淮南王刘安著有《内书》二十二篇,言神仙之事,名为鸿宝。
  12. 孙登:晋朝隐士,好读《易经》,曾劝嵇康警惕世祸,嵇康不听,果遭非命,死前作诗表示愧对孙登的教诲。

作品赏析

这首赠诗前半部分高度赞美了李琎的才德:说他又有才又忠诚;说皇上对他很礼遇,他却很谦让谨慎;说他学识渊博,文章华美而富哲理,书法飞动;说他谈笑风生,对朋友很随和、很热情、很讲信用。后半部分对李琎给予的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得到他的援引以步入仕途。措辞委婉,骨子里却不无李白那种“平交王侯”的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天宝五载(746年)以后作,时杜甫在长安。汝阳王李琎,天宝初年其父宁王死后,居父丧期满,朝廷加封他为“特进”。特进,位名,仅在三公之下。

猜你喜欢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遥认,众里盈盈好身段。

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王孙空恁肠断。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风雨

唐代 •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雪窦游志

元代 • 邓牧

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鸣飞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

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山势奥处,仰见天宇,其狭若在陷井;忽出林际,则廓然开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隐秀”,翳万杉间,溪声绕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华”,多留题,不暇读;相对数步为漱玉亭,覆泉,窦虽小,可汲,饮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为两。先朝御书“应梦名山”其上,刻石其下,盖昭陵梦游绝境,诏图天下名山以进,兹山是也。左折松径,径达雪窦。自右折入,中道因桥为亭,曰“锦镜”,亭之下为圆池,径余十丈,植海棠环之,花时影注水涘,烂然疑乎锦,故名。度亭,支径亦达寺,而缭曲。主僧少野,有诗声,具觞豆劳客,相与道钱塘故旧,止余宿;余度诘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临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寺前秧田羡衍,山林所环,不异平地。然侧出见在下村落,相去已数百丈;仰见在上峰峦,高复称此。

次妙高台,危石突岩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盂者,委弁者,蛟而跃、兽而踞者,不可殚状。远者晴岚上浮,若处子光艳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动人。凡陵登,胜观花焉。

土人云,又有为小雪窦,为板锡寺,为四明洞天。余亦兴尽,不暇登陟矣。

非非堂记

宋代 • 欧阳修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夫是是近乎谄,非非近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纪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