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乐闲

元代张可久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白话译文

铁甲披满雪花守卫紫荆关,挥洒彩笔以咏牡丹歌咏贵妃在白玉栏干,一叶渔舟月下横陈在黄芦岸,这几般情事儿由你去挑拣,追求功名还不如休闲。你且看,翰林李白如今在哪里?当年的许将军沉冤流血还未干。只有那严光高风亮节千古流名在严滩。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
  2. 铁衣:铁甲。古代所穿用铁片制成的战衣。紫金关:宋时名金坡关,金元时改为紫荆关。在河北易县紫荆岭上,为古代军事重地。此指边防要塞。
  3. 彩笔题花:暗用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清平调词三首》以咏牡丹花歌咏杨贵妃的典故。
  4. 几般儿:指以上武将立功边塞、文人供奉翰林、渔翁垂钓江三种行事。
  5. 李翰林:即李白。曾任翰林供奉。
  6. 许将军:指唐玄宗朝睢阳太守许远,安史之乱,他与张巡奋力守城数月,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7. 严滩:又名七里滩、子陵滩等。相传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汉光武帝片召隐居垂钓处。

作品赏析

《水仙子·乐闲》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小令。创作于元朝晚期社会动荡之际,此时文人普遍向往隐逸生活,作者身处仕途困顿的境遇,通过作品表达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全曲开篇用“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三组鼎足对意象,分别展现武将戍边、文臣题咏、渔父垂钓三种生存状态。第二层通过李白宦海沉浮、许远战死沙场、严光归隐严滩的典故对比,揭示“立功名只不如闲”的核心主题。作品采用现象与本质的递进结构,通过比照法形成表象并列与本质对比的艺术特色,活脱脱地展现出警拔峭严的独特风格,体现作者仕隐抉择的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这支散曲当创作于元朝晚期,正值朝代更迭之际。这时期文人墨客向往回归自然,过上安逸的生活,因此此类作品较为盛行。而这支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证。

猜你喜欢

卜算子·天生百种愁

宋代 • 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宋代 • 辛弃疾

曾与东山约。为倏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去声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送程秀才

唐代 • 司空曙

悠悠多路岐,相见又别离。

东风催节换,焰焰春阳散。

楚草渐烟绵,江云亦芜漫。

送子恨何穷,故关如梦中。

游人尽还北,旅雁辞南国。

枫树几回青,逐臣归不得。

归辋川作

唐代 •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经破薛举战地

唐代 • 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张可久
简介描述: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