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纤夫词

清代陈维崧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白话译文

战船排列在大江岸旁,这正是朝廷授印诸王,龙形花纹铸在印把子上。他们要征发十万船夫,各州府急得尺驰雨骤一样。可叹里巷左边鸡飞狗耽塘。里正从前团催到后保,拴成串的壮丁都被锁进空粮仓。批住头发就捉去,谁敢摇手表示反抗。

稻子刚好在秋天把花扬,有位壮丁和生病的妻子诀别在公路口的草地上。妻子说:“这一去江河很多,你要拉纤绳百丈长江上浪涛堆白雪,成排的旄杆上夜风吼响。你能受得住土牛鞭打在脊背上?”壮丁说:“快到野祠请巫师,在后因的枫树下洒酒祭神求神,保佑我回家耕田种根。”

词句注释

  1. 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等。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2. 纤夫:挽舟的船工。
  3. 江口:长江口岸。
  4. 天:天子。
  5. 真王拜印:《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汉王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这里指清圣祖遭郡王亲王等讨吴三桂事。
  6. 蛟螭蟠钮:谓亲王帅印的印钮雕刻作蟠龙形状。钮,印鼻。
  7. “征发”句:征发十万壮丁为船夫。棹(zhào)船:《汉书·邓通传》:“通以棹船为黄头郎。”颜师古注:“棹船,能持棹行船也,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黄头郎也。”棹:船桨。
  8. 风驰雨骤:谓征发令一下,各地拉壮丁服役,雷厉风行。
  9. 闾(lǘ)左:秦代居里门左侧的贫民。
  10. 骚然鸡狗:鸡狗不宁,骚,动乱不安,
  11. 里正:里长,唐制,百家为里,设里正一人。
  12. 前团催后保:层层逼迫之意。团:军队编制单位名。隋制,一团有二十队,团有偏将一人。保:旧时户籍编制单位。十家为一保。
  13. 累累(léi):一连串地。
  14. 锁系空仓后:把抓来的壮丁锁缚在空仓后面。
  15. 捽(zuó):揪住。
  16. 敢:不敢。
  17. 摇手:表示抗争
  18. 秀:吐穗开花。
  19. 丁男:成年男子。
  20. 歧:岔路口。
  21. 诀绝:诀别。
  22. 三江:此指湖南岳阳之三江,为当时吴三桂军与清军争持之地。
  23. 百丈,用以牵船的篾缆。
  24. 樯(qiáng):船上桅杆。
  25. 夜吼:夜晚的风在怒吼之意。
  26. 土牛:即春牛,古时泥塑之以迎春。
  27. 丛祠:破庙。
  28. 亟(jí)倩:急请。
  29. 巫:古代妆神作舞以降神灵的巫婆。
  30. “神佑”二句:请巫婆代乞神灵保佑归还田里。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概括强虏民夫拉纤的实况,下片抒写丁男病妇忍痛离别的情景,凄怆感人。全词一气贯注,笔力浑厚,开头“战舰排江口”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笼罩了全篇,这里所使用的是分镜头写法:一面写千万艘战舰排列在滔滔的江边渡口,另一面写远在天边的统治者正在派遣亲王出征的非凡场面。“真王拜印”是借用《史记》中韩信的典故。统治阶级对拜官授印,率兵出征当然是非常隆重的,但这种征服战争将给人民带来什么后果,词篇由此生发,逐层铺叙。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把笔锋紧扣主题,直写强拉船夫,“征发”二句,写朝廷命令各地郡县火速征集十万民夫,一场奴役人民的灾难,犹如急风骤雨洒向苦难的人间,弄得广大乡村鸡犬不宁,这里的“骚然鸡狗”前面还有“闾左”一词,可谓笔力重而用意深。在秦代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此处暗用了陈胜农民起义的故事。词中“叹闾左”三字,既点出了受压迫、被奴役的都是贫苦人民,又暗示出当时统治阶级的专横暴虐。“里正”句以下,紧接着写面目狰狞的地方官吏呵叱着逼迫大批劳苦农民拉纤,并把他们当作囚犯那样锁在空谷仓里。作者曾目睹官吏催逼租税的凶狠情景,在那种高压统治的环境下,被捉民夫连摇手也不敢,这不是夸张,而是悲惨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片“稻花”一句,承上接下而转入另一种境界,点明了时令季节:深秋霜天,田间稻花飘香。从上面强拉民夫的紧张、悲痛的气氛中,突然出现一幅乡村秋熟的自然景象,似乎用了闲笔,其实作者巧妙的笔法在于;意在言外。词人通过稻花霜天的物景透露出这样的意念,恰巧在这繁忙的秋收季节将来临的时刻,统治者不顾农事,强拉民夫这样不仅笔调清新而意脉不断,而且包含了作者对征服战争的愤慨和遭难者的同情。接着“有丁男”二句,既与上片相照应,又展现了丁男病妇在岔路旁草丛间诀别的凄惨情景“此去”三句承上铺叙“土牛”任意鞭打春牛,它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活人的背却经不住皮鞭的抽打。凄惨的声音,如泣如诉,这是对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罪恶的血泪控诉,“好倚后园”四句,写丁男无力反抗,呼救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含着眼泪叮嘱病弱的妻子。词以“神佑我,归田亩”作结,使人感到更加真切、沉痛。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是通篇运用直叙其事的白描手法,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一幅封建统治阶级到处掳掠民夫、奴役人民的悲惨生活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因而诗篇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从这首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风格沉雄的词中,可以窥见陈维崧反映现实的词篇中所放射出独有的艺术光彩。

写作背景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盘踞云南的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兴起,于是清廷委任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进军湖南,安亲王岳乐为定南平寇,大将军进兵江西。翌年,又遭筒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江南,长江一线迅速处于紧急状态,不习水性的八旗兵大量征抓江南壮丁为其划船、拉纤。一说词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是年五月,南明大将郑成功与张煌言合兵北伐,攻至江宁(今南京)城下,清廷急筹江防,从长江下游地区抓了大批民夫来给运兵粮的木船拉纤。此词出于避忌,词人不得不隐约其辞,以“真王”拟诸亲王,以“天边”拟指京城。

名家评价

  • 清代文学家陈廷焯:“其年词,沈雄悲郁,变化从心,诗中之老杜也。”(《云韶集》评卷一六)
  • 中央大学教授陈世宜:“《湖海楼》崛起清初,导源幼安,极纵横跌宕之妙,至无语不可入词,而自然浑脱。”(《旧时月色斋词谭》)
  • 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吴梅:“即以壮语论之,其魄之壮,古今殆无敌人。《满江红》、《金缕曲》(按:即《贺新郎》)多至百余首,自来词家有此雄伟否?虽其间不无粗率处,而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即苏、辛复生,犹将视为畏友也。”(《词学通论》第九章)

猜你喜欢

书陆放翁诗卷后

宋代 • 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宿九仙山

宋代 • 苏轼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馀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红绣鞋·春日湖上

元代 • 张可久

绿树当门酒肆,红妆映水鬟儿,眼底殷勤座间诗。尘埃三五字,杨柳万千丝,记年时曾到此。

白帝城怀古

唐代 •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陈维崧
简介描述:

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末清初词人、骈文家,“江左三凤凰”之一。

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清顺治三年(1646年),其幼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维崧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陈维崧工骈文,气脉雄厚,纪昀称其“才力富健,风骨浑成”,汪琬谓唐开元、天宝后无与抗。诗雄丽沉郁,为吴伟业派,徐乾学称其“近体似玉溪,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缛,前少陵而后香山”。词最工,一生所作,有一千六百二十九阕之多,古今词家所未有。为阳羡派的开山,与浙派词首领朱彝尊并称,曾合刊《朱陈村词》。其关心民瘼,以杜诗和元、白乐府精神为词,并有大量反映明末清初国事之作,尤足称“词史”。虽导源辛弃疾,但自拓疆宇,所以为大手笔,著有《湖海楼全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