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是谁家本师绝艺

清代陈维崧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挑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对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白话译文

是哪一家本色师傅传授的绝艺,琵琶弹得精妙如许。半弯西藏产的檀木本是无情之物,竟惹得我伤今吊古。

你这是何苦,你难道没看见座上流泪的人年已迟暮。江东的烟霭笼罩着远树,纵然不听你演奏的琵琶,也应难以找到,珠泪曾经哭干之处。

真凄切啊,你的演奏就像秋夜的哭泣,而灯前正坐着一对哀伤的儿女。忽然又像飒飒的秋风吹过冰凉的屋瓦,千年老狐窃窃低语。一切全无凭据,你难道没看见澄心堂,结绮阁都变成了尘土。陈和南唐的两家后主,就因为那几声乐曲,也曾经听过,就抛下了江山匆匆而去。

词句注释

①家善百:指陈世祥。世祥字善百,号散木,南通州人,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举人,入清官知县。有《含影词》。“家某某”是古代文人对同宗者的亲切称呼,即俗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意。崇川:上海崇明。 冒巢民: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江苏如皋人,副贡生,与陈维崧父陈贞慧并称“四公子”。明亡隐于如皋水绘园不出。白生璧双:名珏,字璧双,人称白三郎,南通州人,善琵琶,好制新声。其时白家琵琶为当世一绝,珏为其中翘楚。 河下:如皋地名。 数(shùo):屡次。 趣:催促。陈隋数弄:陈隋皆短命王朝,此之寄寓有亡国之音的哀伤曲调。 顿尔至致:立时很有情致。 萧槭(qí):萧疏淅沥。 漏下四鼓:四更。这段话是词序。

②本师:韩愈有名作《听颖师弹琴》,此以颖师比喻白珏技法之高妙。 檀槽:槽为固定丝弦处。此指代琵琶弦。 挑:琵琶弹奏的一种技法。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③逻逤(sù):唐时吐蕃都城,即西藏拉萨,产檀木。此代指琵琶。

④江东烟树:指家乡风物。作者时在江北如皋,常怀思乡情。

⑤灯前一对儿女:用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诗意。

⑥“忽然”句:弦声急响,掠过冰冷的屋脊。

⑦浑无据:全无凭准。

⑧澄心:堂名,南唐烈祖李昪所居,后主李煜尝制澄心堂纸,名满天下。 结绮:阁名。南朝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居所。

⑨撇却家山去:李煜亡国时所作《破阵子》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之句。

作品赏析

这首词作于康熙初,即迦陵寓居冒襄水绘园之“如皋八载”之际。词序交代写作缘由,可作绝佳小品文读。值得注意的是小序中“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一句,词人并非“不知其何以故”。其中原故已见乎辞:“伤今吊古”的历史沧桑感,其一也;“青衫已是人迟暮”的身世悲凉,其二也;“两家后主……撇却家山去”的故国沦亡情,其三也。词人正是怀着此种复杂心绪来听白璧双激越幽怨的琵琶曲的,全篇以听曲起,以不可遏止的伤怀为线索,以哀凉凄厉的视觉形象写听觉效果,使人不自禁地随其情感脉动而起伏跌宕,写情圣手,莫过于斯。故谭献《箧中词》评云:“拔奇于本师长歌之外”,谓其超出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之名作,是锐敏地觉察到了其中蕴蓄的巨大的感性魅力的。

据徐釚《南州草堂词话》记,当时迦陵赋此一阕,依白珏琵琶而歌之,听者无不凄然泣下,可见此曲此词是谱出了遗民之辈血泪交迸的心曲,同时又拨动了他们苍凉的心弦。

猜你喜欢

晚晴赋

唐代 • 杜牧

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松数十株,切切交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三游洞序

唐代 •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鏖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唐代 • 李贺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金朝 •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 •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陈维崧
简介描述:

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末清初词人、骈文家,“江左三凤凰”之一。

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清顺治三年(1646年),其幼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维崧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陈维崧工骈文,气脉雄厚,纪昀称其“才力富健,风骨浑成”,汪琬谓唐开元、天宝后无与抗。诗雄丽沉郁,为吴伟业派,徐乾学称其“近体似玉溪,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缛,前少陵而后香山”。词最工,一生所作,有一千六百二十九阕之多,古今词家所未有。为阳羡派的开山,与浙派词首领朱彝尊并称,曾合刊《朱陈村词》。其关心民瘼,以杜诗和元、白乐府精神为词,并有大量反映明末清初国事之作,尤足称“词史”。虽导源辛弃疾,但自拓疆宇,所以为大手笔,著有《湖海楼全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