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唐代杜甫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词句注释

⑴少公:意同少府。公,全唐诗校:“一作翁,一作府。”

⑵行宫:此指肃宗在凤翔的住处。当:全唐诗校:“一作守。”太白:山名。

⑶文章伯:对善写文章者的尊称。犹今文豪。

⑷时清:指两京已收复。两京道:连接长安与洛阳的国道。

⑸苦觉:当时方言。犹格外觉得。

⑹乐更无:更无如此之乐。

⑺潦倒:蹉跎失意。秦少公多才而屈为下吏,故言。潦,全唐诗校:“一作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冬自华州赴东都途中作。朱鹤龄注:少公即少府。《国史补》:张旭为常熟尉,有老父过状,判去不数日复至,乃怒责之。老父曰:“实非论事,睹少公笔迹奇妙,贵为箧笥之珍耳。”可证唐人称尉为少公也。《太白集》有《秋日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赴上都序》。

作品鉴赏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26首。诗分两段,“去年”、“今日”分别提起。四句转韵。上忆往日交情,下喜中途欢聚。乐更无,谓更无如此之乐。秦抱才而为下吏,故曰依旧潦倒。《杜臆》:未句有戏意。

此诗与《百忧集行》篇法相似。“相逢苦觉人情好”,好字前着一苦字,寓去年今日之间无数坎坷。结二句,前句才说“乐更无”,后句便说“潦倒”,且为“多才”之“潦倒”,而此“潦倒”亦非新近之事,“依旧”而已,且曰“能潦倒”,一波而数折。既云“多才”,则不仅能辞章、能歌咏、能济世、能经国,潦倒亦能之。“能”字中有无奈有洒脱有悲慨。浦起龙云:“能字绝难”。

猜你喜欢

送人赴安西

唐代 • 岑参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当墙欲高行

魏晋 • 曹植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清代 • 纳兰性德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饮马长城窟行

两汉 •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挽刘道一

近现代 • 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