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乡人们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叫着故里的鸣声。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在内容上都是写景,词句清丽,景象雄伟。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虽然连续的对仗要求增加了排律的创作难度,但是工稳有致的对仗,特能使诗歌秀拔匀称,王维的这首五言排律就做到了这一点。
此诗的笔法安排颇见作者的诗歌创作技巧。诗歌首联交代了主要事件:游人离开京城在暮春远赴巴峡。第二联“晴江”“朝日”回扣“际晓”展开,第三联“水国”“山桥”与“巴峡”对照,而“水国”上承晴江之景,“山桥”下启登高所见,下一联“眺迥二流明”一句,又将山与水写到了起。第五联“殊方”对应“巴峡”,“故国”对应“帝京”,对黄莺啼鸣的描写照应暮春这一时间点。尾联以山水趣”“别离情”,平实地收束了全诗的内容。从章法上来讲,此诗的语词安排特别稳妥;从对仗上而论,此诗中间四联对仗都极其工稳,并且两次用少量巧对多量:“一女浣”与“众鸡鸣”,“万井出”与“二流明”,对得富有诗趣。
此诗每一联都极富画面感,每一联都从眼前景物写起,将诗句铺排得摇曳多姿。诗歌第二联物象选取特别贴近生活:女子洗衣服,公鸡报晓,富有生活情调,而第三联与第二联同样就旅途所见写起,却写出一种异域情调:“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联系巴峡的地貌特征,这些远方的奇观又是合情合理的。第四联描写登高之所见,在巴峡远眺之所见,就万户人家、大江大河两点而论,与其他一些地方没有特殊性可言,而第五联却写出了作者在巴峡的特殊感受:对当地人的方言感到生疏,然而莺啼却与京都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听不懂的方言、似曾听闻的莺啼,勾起了游人深深的别离之情,而前诗中描写的山水景物,都被染上了诗人的愁情。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年春天,王维以侍御史知南选,到了荆州襄阳,后溯长江西上,此诗即为去巴峡途中所作。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题华山图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春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