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别业

唐代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白话译文

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上耕种春田。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词句注释

  1. 别业:别墅。晋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2.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3. 春田:春季的田地。《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4. 堪:可以,能够。
  5. 欲:一作“亦”。然:同“燃”。
  6.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梵语的音译,意为乞者,谓乞法于佛,乞食于施主,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7. 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8. 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9. 语笑:谈笑。衡门:横木为门,代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作品赏析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写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先写作者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作者与乡间的人们相处无间,无论是僧人还是隐居乡里的老人,一听说作者回来了,都披衣倒屣赶来相见,开怀畅谈柴门之前。这与陶渊明的“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一样,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情翻覆似波澜”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

此诗前四句运用了夸张的设色法。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颔联两句为传世名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756年)年间李林甫当政时。天宝三载(744年)后王维买下宋之问位于辋川山谷(今陕西蓝田西南10余公里处)的辋川山庄,并在其基础上营建园林别墅,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王维隐居辋川别业期间,创作了许多山水田园诗,《辋川别业》是其中的一首。

名家点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铁民《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诗写王维在辋川与通经论的高僧、隐居乡里的贤者往还的快乐,说明那里除了有僧人佛寺外,还居住着一些隐士。”

猜你喜欢

石竹咏

唐代 • 王绩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水龙吟·送万信州

宋代 • 吴文英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话。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载鸱夷、烟江一舸。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宋代 •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思子亭记

明代 • 归有光

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 百六十里之水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榲,中颇 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 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予生平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 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 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

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靡,极目于云烟杏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于是刻石亭中。

送友人南归

唐代 •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