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无论心态还是形迹我们都最相亲,欲过闲适隐逸的生活绝不是为身。
在三径中共同欣赏着碧空的明月,让两家人分享着绿杨绘成的早春。
往往为暂时的出游还得挑个好伴,怎能在长期安居中不去选择善邻。
何止是我一生能够与你频频相见,就是子孙们也要永远做隔墙的人。
这首诗写诗人与元宗简的友谊。首联用东汉王君公隐居典故,直抒诗人与元宗简亲密无间的友谊。这两句是说:你我是生平亲密无间的朋友,都有着共同的志趣,这就是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贪求自身的功名利禄享受。
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以想象的笔法写出了诗人与元宗简结邻后的美好情景。“三径”用蒋诩辟径的典故,“绿杨”用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友好的典故。前句承上联次句之“不为身”三字,后句承上联首句之“最相亲”三字,承接十分自然。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自己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在明月的清辉之中,“三径”那几株青松会显得格外苍郁深沉,那夹径黄花也不减其清芬淡雅。还有那两家同饮的一池清水,闪着鱼鳞般的银光,那池边春风吹拂的杨柳,细软的长条轻轻地蘸着池水。在这幽美的境界中,挚友——诗人和元宗简,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优哉游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竟能描绘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读者展开如此丰富多彩的想象,使人惊叹于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服膺于诗人那妙笔生花的语言艺术。
颈联承上联进行议论,进一步写卜邻之重要,为两人之友谊再加一浓笔。这两句是说:暂时外出,尚思与良侣结伴,岂有长期安居而不选择邻居之理,然欲择邻,我不选择你还去选择谁呢?
尾联承上之议论,并与第二联相对应,进一步写结邻之好处:两友比邻,不但终身可以相见,子孙后代亦能长期相近,永为一墙之隔的邻居,永远和睦相处;为子孙计,今日之卜邻,岂不令人更值得神往而重视?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自己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这首诗写得颇具特色,首先是善于融化典故。前四句“墙东”、“三径”、“绿杨”,均为用典,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却借古代隐士与古人相处之友情很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使诗的内容更加深厚。用典自然贴切,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的程度。其二是善用层递式的衬托手法。如后四句,分别用“暂出”、“安居”、“终身”、“子孙”,衬写与元宗简卜邻之重要,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每因”、“岂得”、“可独”,一句紧追一句,把诗人与元宗简的友谊写得丝丝入扣,委婉深沉。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时白居易在长安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另有《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自注云:“时方与元八卜邻。”古人非常重视邻居的选择,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便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元和十年春,白居易和元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元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白居易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诗相赠。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