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词虽没有加标题,其实是可以补上“悼亡”一类题目的。全词所用词语十分素淡,没有什么华丽的藻饰,典故也只用了一个并不冷的常典。上片有“西风”“黄叶”“疏窗”“斜阳”四般景物,下片则有“被酒”“春睡”“赌书”“泼茶”四般情事,看似平平道来,语不惊人,但所谓“词心”即在这如梦似幻、怀旧感今的意绪中。
再分开来解析词的每一句,可以发现上片的四般景物其实也都反映出词人的心理感受,也就是景中见情。第一句“西风”给人“凉”的感觉,对于词人而言,不耐这种“凉”既是生理上的反应,更是心理上的反应,“独自”两字在此充分表明失去了亲爱的生活伴侣,他身心两伤,深感孤寂,对节气物候的反应非常敏感。第二句“黄叶”前加“萧萧”两字,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之景,深有悲凉愁苦之意,而“疏窗”前加一“闭”字,则不但是要将窗外的萧瑟秋意封闭在屋外,更是要将自己的心灵封闭起来,不让它再在春花秋月的刺激下承受爱之失落的痛苦。第三句写在一片光色淡的“斜阳”中悄然独仁“沉思往事”,“立”字下得很耐人寻味,这个“立”字,其实深有“立尽斜阳”之意,见出“沉思往事”时的痴迷,而这种痴迷当然是同“斜阳”本身那与自然景观对应的文化意蕴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迟暮的日色,象征着词人衰飒的心境。
再看下片的四般情事,其实也就是两个连贯的场景。对过去日常生活中两情相洽之细节描述,承上片之“沉思往事”一语而出,以人物的行为表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被酒”一句谓酒后头有些晕,沉沉睡去,就不要去惊扰他(也就是词人)的清梦,是从亡妻一边说自己,“莫惊”两字见出亡妻一片关心体贴的深情,“春睡”与上片的萧瑟秋意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很浓厚的温馨感。“赌书”一句则反映了他们夫妻生活中情趣相投,互为知音的一面,这就尤为难得。“赌书”“泼茶”,用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典故,旨在强调伉俪相得的幸福美好,跟纳兰之妻卢氏是否真有很高的才学关系不大;因此,从立意上说,这个全词中唯一的典故用得还是贴切传神的。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谓往日平常不起眼之事,今日追思之,虽恍在昨日,但爱妻已魂归离恨天,自己形影相吊,惟余悲忙而已。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一句其实是歇后修辞,后面省去了“今日追思痛满腔”之类的话,所以显得含蓄而隽永。生与死,决定已发生之事的常与奇,这样的逻辑关系,令简单的语句也充满了悲的情怀,具有最普遍的人性感染力。唐李商隐《锦瑟》诗末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此处则是:“此情纵可成追忆,只是于今自恻然。”语虽平淡,内中潜藏的愁苦却无以复加,感慨横生。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而作。纳兰与原配卢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成婚,两人伉俪情笃,然婚后第三年,卢氏死于难产。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中,追思亡妻、忆念旧情者,达四十余首,这就是其中一首,创作时间不详。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乘骑者皆贱骡而贵马。夫煦之以恩,任其然而不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不得不然者,世之所谓贱者也。煦之以恩,任其然而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愈不然,行止出于其心,而坚不可拔者,世之所谓贵者也,然则马贱而骡贵矣。虽然,今夫轶之而不善,榎楚以威之而可以入于善者,非人耶人岂贱于骡哉?然则骡之刚愎自用,而自以为不屈也久矣。呜呼!此骡之所以贱于马欤?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谓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