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元代乔吉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白话译文

在漫天的风雨中登临虎丘,只见怪石如同老虎一般,枯老的树枝弯曲伛偻,台阶上已铺满青苔,题有诗句的墙壁上沾满尘土,云带来的水汽湿了经楼。想当初这里曾经是司徒王珣的琴台,如今已不闻琴声弹奏。秦始皇当年在这里挖出吴王宝剑,光芒惊动了池塘里的龙。半醉半醒间打量这一切,回忆千年前的恩仇,伍子胥的魂魄还在波涛间游荡,吴国最终灭亡,山川也为之深深哀愁。

词语注释

  1. 折桂令:曲牌名。
  2. 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
  3. 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
  4. 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一作钩辀(zhōu):象声词,鹧鸪的叫声。
  5. 苔:苔藓。
  6. 禅阶:指寺庙的石阶。
  7. 诗壁:游人题诗的墙壁。
  8. 经楼:寺庙藏经的地方。
  9. 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
  10. 剑光寒影:相传虎丘阖闾墓藏专诸鱼肠剑。秦始皇东巡至此,求剑,有虎当坟而据。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石,剑无复获,乃陷成池,故号剑池,今遗迹尚存(见《吴越春秋》)。此用其事描状剑池水光波影。
  11. 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闾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这里夸饰虎丘的流水。湫,深潭。
  12. 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
  13. 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作品赏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

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

创作背景

相传吴王阖闾死后葬于虎丘,作者于风雨中登临虎丘,见石如虎伏,树形虬结。通往寺庙的石级上长满了青苔,路边石壁的题诗漫沾着泥垢,藏经楼被笼罩在一片雾岚之中。怀古作叹而作此曲,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宋安群:此小令在朦胧的景致中写出了惆怅,在一丘小景中写出了浩大胸襟。(《元曲鉴赏》)

猜你喜欢

叙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已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妖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帝赋《柏梁》,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遒壮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于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言其大父为文,拜余为志。辞不可绝,余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昔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馀,以直言失,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铭曰: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于首阳之前山。呜呼!千载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金朝 • 元好问

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

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

送平澹然判官

唐代 • 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正月崇让宅

唐代 •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醉中感怀

宋代 •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