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唐代王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白话译文

在政治清明的本朝很久都没有显达,我和你一样不被重用。

天命如此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你依然有着清高的品格。

想到你官归去,将在远廷的地方安然过着贫穷的生活。

秋季的天空万里明净,日暮时分九江上空无ー人。

在悠悠清夜里,在皎洁的月亮下击打着船边。

柔和的光照耀着鱼鸟栖息的水边,安然荡漾在蒹葭丛中。

平庸的我寄居在清明的今世,老的发一天天变得像蓬草一样。

愚钝而懒散的我疏于人情世故,偏执浅陋的我不被天子知晓。

微小如我虽然有可采之处,但谁能真正做到天下至公呢?

从此我也想要离开,回归也想做一个老农民。

词句注释

  1. 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毋潜。
  2.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
  3. 不达:不得志,不显贵。
  4. 弃置:不被任用。
  5. 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
  6. 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7. 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8. 安穷:安于穷困。
  9. 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10. 和光:柔和的光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11. 澹(dàn)尔:恬静安然的样子。
  12. 蒹葭(jiān jiā):荻与芦苇。
  13. 无庸:平庸,无所作为。
  14. 昭世:政治清明的时代。
  15. 顽疏:愚钝而懒散者。多用作自谦之辞。
  16. 僻陋: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17. 天聪:对天子听闻的美称。
  18. 微物: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此处作自称之谦词。
  19. 至公:最公正,极公正。

作品赏析

此诗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自己与友人一样都遭遇弃置而“明时久不达”,一瞬间便缩短了两人心灵的距离,更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两句实属巧妙,足见胸襟。诗人虽然劝慰友人,自言要有坦荡的胸怀,但终不免流露不受重用之下的无可奈何之情,因此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辽远,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与大自然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然斑白,心灵已然疲倦,帝王总是那么遥远,无人愿为我举荐。不愿再在这“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君一同归隐田间,做一个安分躬耕的老农吧。结尾既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现了对于友人归隐生涯的赞同与欣赏。看起来诗人似乎是扯远了,其实言远意近,还是围绕送别这一中心的。

王维笔下的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这首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中的景物和光一片、浑融无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浩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诗歌的主旨是对友人弃官归隐一事的抒情感慨,对当朝政治有委婉的不满和批评,中心则是赞美友人的高风亮节,想象隐居生活的清贫淳朴和闲逸之乐,宣扬一种与世浮沉、和光同尘的人生哲学,感情浓至而用语平和,是诗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綦毋秘书即綦毋潜,唐代诗人,与王维相交多年。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官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安史之乱后,他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綦毋潜将要离开长安前,王维作此诗送别。此时王维因为涉嫌在安史之乱投敌出任伪官,在朝廷上也很不得志。

名家点评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双元:这首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禅意。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如入其中,空诸一切,心无挂碍,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猜你喜欢

楼东赋

唐代 • 江采萍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代 •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五代 • 孙光宪

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鹘云外,晓鸿惊。

二鹊救友

清代 • 张潮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行香子·题罗浮

宋代 •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