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之月,百草萋萋。余在远行,顾望有怀。遂适骊山,观温泉,洛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
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洲兮,濯日月乎中营。荫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闲清。于是殊方交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兮,纷杂遝其如烟。
乱曰: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人,懿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
阳春三月,百草茂盛。我在远行途中,回望故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前往骊山,观赏温泉、洛神井和风中的山峦,感叹这些景物的独特之美,思考自然变化的根源,赞美大自然恩泽的广布,于是写下这篇赋:
看中原大地的珍奇景象,没有比这泉水更神奇的。它仿佛掌控着东海瀛洲的汤谷,洗涤着日月的光辉。泉水依傍高山的北麓,处在幽静之地,显得清闲而宁静。于是,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前来,男女老少如鱼群般聚集,熙熙攘攘,如同烟雾缭绕。
总结说:天地的恩德,莫过于赋予生命。帝王养育万民,美德得以成就。六气失调,疾病滋生。温泉汩汩流淌,洗去污秽。消除邪恶,归于中正之道。帝王的功业光辉灿烂,保护着万民的生命。
这篇赋文描绘了阳春时节骊山温泉的神奇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通过赞美温泉的灵性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天地恩泽的感激与对生命之德的思考。文中“天地之德,莫若生兮”点明主旨,强调生命的珍贵与自然的伟大。温泉不仅洗涤污秽,更象征净化心灵、回归中正之道。全文融情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天南无雁飞。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