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之月,百草萋萋。余在远行,顾望有怀。遂适骊山,观温泉,洛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
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洲兮,濯日月乎中营。荫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闲清。于是殊方交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兮,纷杂遝其如烟。
乱曰: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人,懿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
阳春三月,百草茂盛。我在远行途中,回望故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前往骊山,观赏温泉、洛神井和风中的山峦,感叹这些景物的独特之美,思考自然变化的根源,赞美大自然恩泽的广布,于是写下这篇赋:
看中原大地的珍奇景象,没有比这泉水更神奇的。它仿佛掌控着东海瀛洲的汤谷,洗涤着日月的光辉。泉水依傍高山的北麓,处在幽静之地,显得清闲而宁静。于是,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前来,男女老少如鱼群般聚集,熙熙攘攘,如同烟雾缭绕。
总结说:天地的恩德,莫过于赋予生命。帝王养育万民,美德得以成就。六气失调,疾病滋生。温泉汩汩流淌,洗去污秽。消除邪恶,归于中正之道。帝王的功业光辉灿烂,保护着万民的生命。
这篇赋文描绘了阳春时节骊山温泉的神奇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通过赞美温泉的灵性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天地恩泽的感激与对生命之德的思考。文中“天地之德,莫若生兮”点明主旨,强调生命的珍贵与自然的伟大。温泉不仅洗涤污秽,更象征净化心灵、回归中正之道。全文融情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李建)、乐天(白居易)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
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