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之月,百草萋萋。余在远行,顾望有怀。遂适骊山,观温泉,洛神井,风中峦,壮厥类之独美,思在化之所原,美洪泽之普施,乃为赋云:
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控汤谷于瀛洲兮,濯日月乎中营。荫高山之北延,处幽屏以闲清。于是殊方交涉,骏奔来臻。士女晔其鳞萃兮,纷杂遝其如烟。
乱曰: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蒸人,懿厥成兮。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慝,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
阳春三月,百草茂盛。我在远行途中,回望故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前往骊山,观赏温泉、洛神井和风中的山峦,感叹这些景物的独特之美,思考自然变化的根源,赞美大自然恩泽的广布,于是写下这篇赋:
看中原大地的珍奇景象,没有比这泉水更神奇的。它仿佛掌控着东海瀛洲的汤谷,洗涤着日月的光辉。泉水依傍高山的北麓,处在幽静之地,显得清闲而宁静。于是,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前来,男女老少如鱼群般聚集,熙熙攘攘,如同烟雾缭绕。
总结说:天地的恩德,莫过于赋予生命。帝王养育万民,美德得以成就。六气失调,疾病滋生。温泉汩汩流淌,洗去污秽。消除邪恶,归于中正之道。帝王的功业光辉灿烂,保护着万民的生命。
这篇赋文描绘了阳春时节骊山温泉的神奇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通过赞美温泉的灵性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天地恩泽的感激与对生命之德的思考。文中“天地之德,莫若生兮”点明主旨,强调生命的珍贵与自然的伟大。温泉不仅洗涤污秽,更象征净化心灵、回归中正之道。全文融情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扃绣户,下珠帘,满庭喷玉蟾。
人语静,香闺冷,红幕半垂清影。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