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夜间寒云将山岭遮盖,清晨一看,到处是白色的雪花。
雪片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雪花迎风飘舞,忽东忽西。
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
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此诗首句写雪前气氛,次句写雪中景象。其中“宵”、“晓”二字,表现时间的推移;而“云”、“雪”二字,又写出了景色变化。接着就第二句中的“雪”字铺展开来,进行描绘。三、四两句写雪花飞舞之状,从室内写到室外,“碎”和“斜”分别写出了进窗和风中的雪降落的态势;五、六两句运用两个比喻,用“散粉”、“飘花”喻落雪之轻盈,表现雪花的形态美,在空间上又与三、四两句相扣合。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写雪的光亮皎洁,体现了“素雪”的色彩美,而句中的“夕”、“朝”同首二句中的“宵”、“晓”遥相呼应。
全诗紧扣题目,句句不离“望”中之“雪”,状物细致,比喻贴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概于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7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杳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消翠幄垂。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若石住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䝙也,斥之不走。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