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哀诗李钦叔

金朝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白话译文

神州大地沦于敌手,即便是有金汤之固的城池,没有粮食也会祸事不断。

为官者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你却勇于任事,视死如归心系社稷。

你的文采人人都知道,交朋友没有比我跟你更好的。

悲伤的心情泛起不用等山阳笛响,一想起你我的泪水湿透了衣襟。

词句注释

  1. 金汤:形容城池险固。
  2. 粟:古泛指谷物。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232年,正值金朝灭亡前夕。蒙古军队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李钦叔任陕府行省左右司郎中期间坚守抗敌,最终遇害。作为与李钦叔“平生知己”的元好问,在国破友亡的双重打击下,以史笔为诗,将个人哀思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诗中“为官避事平生耻”一句赞颂了李钦叔赤心报国的精神。

作品赏析

《四哀诗李钦叔》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国家危亡的局势,外患内乱导致防御如同虚设;颔联写李钦叔异于常人的坚定爱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颈联转向诗人对亡友李钦叔的赞美与怀念,强调其文学才华及两人深厚的友情;尾联以深情的笔触直接抒发对亡友的哀悼。全诗情感深挚,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对友人深切的追忆。

后世评价

  • 该诗被列为元好问“丧乱诗”代表作,清代学者赵翼评其“苍凉沉郁,字字血泪”。诗中"为官避事平生耻"一句因契合廉政文化,常被当代反腐倡廉教育引用 。

猜你喜欢

雕赋

唐代 • 杜甫

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才为己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逸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伊鸷鸟之累百,敢同年而争长?此雕之大略也。

若乃虞人之所得也,必以气禀玄冥,阴乘甲子;河海荡潏,风云乱起;雪冱山阴,冰缠树死。迷向背于八极,绝飞走于万里。朝无所充肠,夕违其所止;颇愁呼而蹭蹬,信求食而依倚。用此时而椓杙,待弋者而纲纪;表狎羽而潜窥,顺雄姿之所拟。欻捷来于森木,固先系于利觜;解腾攫而竦神,开网罗而有喜。献禽之课,数备而已。

及乎闽隶受之也,则择其清质,列在周垣;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翻。识畋游之所使,登马上而孤骞。然后缀以珠饰,呈于至尊。抟风枪累,用壮旌门。乘舆或幸别馆、猎平原,寒芜空阔,霜仗喧繁。观其夹翠华而上下,卷毛血之崩奔;随意气而电落,引尘沙而昼昏。豁堵墙之荣观,弃功效而不论。斯亦足重也。

至如千年孽狐,三窟狡兔;恃古冢之荆棘,饱荒城之霜露。回惑我往来,趑趄我场圃。虽有青骹载角,白鼻如瓠;蹙奔蹄而俯临,飞迅翼而遐寓。而料全于果,见迫宁遽;屡揽之而颖脱,便有若于神助。是以哓哮其音,飒爽其虑;续下鞲而缭绕,尚投迹而容与。奋威逐北,施巧无据;方蹉跎而就擒,亦造次而难去。一奇卒获,百胜昭著。夙昔多端,萧条何处。斯又足称也。

尔其鸧鸹凫鶂之伦,莫益于物,空生此身。联拳拾穗,长大如人。肉多奚有,味乃不珍。轻鹰隼而自若,托鸿鹄而为邻。彼壮夫之慷慨,假强敌而逡巡。拉先鸣之异者,及将起而遄臻。忽隔天路,终辞水滨。宁掩群而尽取,且快意而惊新。此又一时之俊也。

夫其降精于金,立骨如铁;目通于脑,筋入于节。架轩楹之上,纯漆光芒;掣梁栋之间,寒风凛冽。虽趾蹻千变,林岭万穴;击丛薄之不开,突杈丫而皆折,此又有触邪之义也。

久而服勤,是可呀畏。必使乌攫之党,罢钞盗而潜飞;枭怪之群,想英灵而遽坠。岂比乎?虚陈其力,叨窃其位,等摩天而自安,与抢榆而无事者矣?

故不见其用也。则晨飞绝壑,暮起长汀;来虽自负,去若无形。置巢嶻嵲,养子青冥。倏尔年岁,茫然阙庭。莫试钩爪,空回斗星。众雏傥割鲜于金殿,此鸟已将老于岩扃。

钓台

宋代 • 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送崔珏往西川

唐代 •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宋代 •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太平洋遇雨

清代 • 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劫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元好问
简介描述: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曾作《箕山》《琴台》二诗,为北方文宗赵秉文所嘉赏,因而名震京师,号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历任权国史院编修、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筑野史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