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天公生汝何意,宁独有畸偏。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许汜卧床下,赵壹倚门边。
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形体和精神自言自语,呵斥着我前来问话。上天究竟为什么生下我,难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偏颇。我事事都不够仔细,做事也拖沓,半生都在漂泊失意之中,甘愿遭受世人的怜悯。像许汜睡在下床、赵壹卧靠在门边一样。
书再多,都换不来,微薄的俸禄。仕途自古都很坎坷,难的跟上青天一样。年年在社日的时候招待朋友,家家新年期间与儿孙后辈朋友宴饮,快活地像神仙。归隐还是不归隐呢,又不想受制于人。
上阕起句“形神自相语”借用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感愤之情。形神之间的对话形态是“咄诺”的,这里用了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杯,汝来前”的散文笔法。借形神之间的对话展现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愤懑。起笔就仿佛在较真了。接下来诗人连用许汜卧床和赵壹倚门两个典故对自己作一个总体认识和半世生涯的总结,词人借以自况,谓操守坚正,不仰人鼻息。但也因此更加“栖迟零落”了。
下阙进一步抒发诗人感愤之情,纵然是文籍满腹,却比不上一囊钱的作用,或者说,连一囊钱也换不来。仕途艰难,前程叵测,歧路纵横,举步维艰。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不为世用的感叹。元好问在国史馆做编修,俸禄微薄,住处卑湿。诗人在《出京》诗中描写过当时的处境:“城居苦湫隘,群动日蛙黾”。诗人亲眼看到朝廷里奸佞高居要职,刚直有才之士沉于下僚,所以不愿意尘泥相污,时刻梦想着回到故乡。“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便是表现了作者对于乡社田园生活的向往,词人借此表现自己不愿受微官羁锁,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归去不归去“”又表现了诗人心有不甘,表现了词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和犹疑。
该词借形神咄诺对语,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仕”与“隐”的冲突,抒发了他在长久的压抑之下按捺不住的愤懑之情,以及词人虽有志于朝廷,但不愿奴颜谄媚,仰人鼻息,因有感于半世困顿,前路艰辛,而欲回归田园却又不能潇洒而去的矛盾心情。
该词作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5年),诗人在汴京国史馆当值时。其时,诗人远离家乡,任职国史馆并不得意,虽然在未出仕前常愤愤不平自己的怀才不遇,等到出仕为官,心情却十分沉郁。在夜值中,他浮想联翩,磊落难平二想到自己宦途的艰难,一生的失意,不禁感慨万端,动了归隐之念,于是创作该词。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