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
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露水很重石坛像被水洗过一样,茂盛的高大树木望去如绿色的烟雾。缑山上曾有王子乔吹笙跨鹤在这里成仙。请问耸立云间的嵩山的少室山,放眼观看从古到今,夜间饮酒的乐趣有多少人流传。浩渺宇宙之中人最终都会走向坟墓,城墙又能屹立多久。
端着酒杯,面对着一缕风,一片月光,王子乔我为你满饮此杯,留下来看看我们喝醉了颠狂的样子。远处依稀可见的青山白云,宽广浩瀚的天空银河,长长的衣袖自由自在的回旋。举手告诉浮华尘世,我是喝酒的仙人。
上阕提笔触及秋色秋景,本来就有一种苍凉之感。诗人面临高台秋风,看苍烟围裹之中的高大乔木,不自觉地涌上一种暮色高远的秋意来。借用“缑山七月笙鹤”有个典故,一方面缑山的自然美景触动了词人的游仙之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感慨万千。“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联,又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照。无奈空有豪情壮志,一腔抱负无法施展,身处乱世也只能发出今非昔比的慨叹罢了。
下阕继续抒发诗人对古人的景仰,以一种洒落随分的心情对待人生。学古人“一箪食,一瓢饮”,这里的风和月相对,用“襟”和“片”来做量词,够奇巧。尊前临风月,正是古人浪漫风雅和潇洒旷达的情怀。对古人潇洒归天的心仪之情加了眼前苍烟乔木郁郁之景,更让人心旷神怡,畅思渺远,白云间,青嶂里,长烟落日,碧落银河,自古及今,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才能真正恣情肆志,抒发自己长袖善舞的心情。视线里深远幽暗的空间,广大浩淼的天空,让人豪情陡生,看轻现实世界。“长袖得回旋”是在自由自在状态中的自然表现。姿势豪迈超脱,气势不凡,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并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仙人传说流露出来,可谓“深于用事,精于炼句”。结句自然又合了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妙。
该篇借道家传说,写人世变化之促,转写夜饮,寄托深远,“流露于不自知”。结尾“谢浮世”,愿作“饮中仙”的念头隐隐现出时政艰危在词人心中留下的阴影。除开端几句描绘实景外,余皆融入幻事,遐想悠悠,远涉世外,流露出词人对世事的厌倦之情。通篇充溢着归隐情趣,风格飘逸。
全词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写秋山夜景,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该词是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元好问避兵河南时作。此时诗人生活动荡流离,家国危难,又值此漫漫长夜,酒入愁肠,忆今追往,不禁有无穷今古之叹。

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佳景留心惯。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燕。间柳径花阴携手遍。情眷恋。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忍聚散。况已结、深深愿。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