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白话译文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词句注释

  1.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2. 箨:笋壳。含箨,包有笋壳。
  3. 帙:包书的布套。书帙,书套。
  4. 娟娟:美好。
  5. 但:只
  6. 翦:同剪。

作品赏析

全诗落笔于眼前所见之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严郑公的宅院里大约生长着一丛绿意葱茏的新竹,初生的竹竿半截子还包裹在笋壳之中,青翠柔嫩的竹梢刚刚探出院墙。正因为它们是新生的,便呈现出特别旺盛的生命力,一旦破土而出,就顽强地向上生长,努力挣脱出笋壳的束缚。一“绿”字,信手拈来,率尔自然,看似乎实无奇,却统领笼盖全篇,播散着清新宜人的莹莹氛围,显露着幼竹的勃勃生机。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丛苍郁之色漫过窗棂投映在书堆上,令人疑是薄暮将临;一阵竹影飘向酒杯,使杯里的酒也带上几分凉意。诗人借“书帙晚”和“酒樽凉”两个错觉,从侧面敷设烘托出了竹色的青葱和竹荫沁人心睥的凉爽。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颈联写竹的美好姿质:天雨涤去了沾在竹上的尘垢,使它更显挺秀姣好;温煦的微风吹拂着竹林,传送出淡淡的幽香。“娟娟净”和“细细香”本是翠竹的天然风采,而“雨洗”、“风吹”,使其更显佳妙。诗人在笔墨之外还含蕴着这样的意思:竹子的茁壮生长有赖于惠风甘雨的沐浴,这是它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条件。

前六句描摹直接呈现于眼前的景象,末两句从实在之境宕开去,诗人希望这喜人的幼竹不要被无端“剪伐”而得以繁茂生长。那样的话,现在还只是“半含箨”、“才出墙”的新竹,便能变成参天修竹,可以拂拭天际流云了。这首诗或多或少包含了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慨。当然,重要的在于,诗中“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的呼吁和预见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新生的美好的事物,应该予以保护扶持,而不要让它受到戕害摧残。

作者以动驭静,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写竹,选择了不同生长期的特征,显现出不同环境中竹的风韵。而且结合作者生活来写,更能表现一个“爱”字。这首咏竹诗,“新梢”二字乃全诗诗眼,杜甫所咏之竹乃新竹、幼竹,恰如新到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供职的杜甫本人,此竹不仅可以为“书峡”添色,为“酒蹲”增凉,而且体“净”身“香”,正是杜甫借咏竹寓自己才德,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严武栽培,最终“拂云”见日。

创作背景

这是广德二年(764年)秋天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与《严郑公阶下新松》作于同时,当时杜甫在严武的节度使府中任职,杜甫希望严武培植自己,因而作此诗。

名家点评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色侵阴过,静时景也。雨洗风吹,动时景也。”
  •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诗寓依人意,托意又婉。”
  • 清杨伦《杜诗镜铨》:“松竹皆公自喻幕中效职之意,不能无望于郑公之培植也。”

猜你喜欢

独醒赋

宋代 • 刘过

有贵介公子,生王谢家,冰玉其身,委身糟丘,度越醉乡。一日,谓刘子曰:“曲蘖之盛,弃土相似,酿海为酒。他人视之,以为酒耳。吾门如市,吾心如水。独不见吾厅事之南,岂亦吾之胸次哉?矮屋数间,琴书罢陈。日出内其有余闲,散疲苶于一伸。摩挲手植之竹,枝叶蔚然其色青。此非管库之主人乎?其实超众人而独醒。”

刘子曰:“公子不饮,何有于醉?醉犹不知,醒为何谓?若我者,盖尝从事于此矣。少而桑蓬,有志四方。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颠,北游烂漫乎荆襄。悠悠风尘,随举子以自鸣。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发《鸿宝》之秘藏,瑰乎雄辞而伟文。得不逾于一言,放之如万马之骏奔。半生江湖,流落龃龉。追前修兮不逮,途益远而日暮。始寄于酒以自适,终能酕醄而涉其趣。操卮执瓢,拍浮酒船。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虽然,此特其大凡尔。有时坠车,眼花落井。颠倒乎衣裳,弁峨侧而不整。每事尽废,违昏而莫省。人犹曰:‘是其酩酊者然也。’至于起舞捋须,不逊骂坐,芥视天下之士;以二豪为螟蛉与蜾赢,兆谤稔怒,或贾奇祸,矧又欲多酌我耶?今者不然,我非故吾。觉非其未远,扫习气于一除。厌饮杯酒,与瓶罂而日疏。清明宛在其躬,泰宇定而室虚。臂犹醯酸出鸡,莲生于泥;粪壤积而菌芝,疾驱于通道大都而去其蒺藜。当如是也,岂不甚奇矣哉!夫以易为乐者由于险,以常为乐者本于变,是故汩没于垦非者,始知真是;出人于善恶者,始认真善。今公子富贵出于襁褓,诗书起于门阀,颉颃六馆,世袭科甲,游戏官箴,严以自律。所谓不颣之珠、无瑕之璧,又何用判醒醉于二物?”

公子闻而笑曰:“夫无伦者醉之语,有味者醒之说。先生舌虽澜翻而言有条理,胸次磊落而论不讹杂。子固以我为未知醒之境界,我亦以子为强为醉之分别。”

于是取酒对酌,清夜深沉,拨活火兮再红,烛花灿兮荧荧。淡乎相对而忘言,不知其孰为醉而孰为醒。

清平调词三首

唐代 •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和袭美春夕酒醒

唐代 •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宋代 • 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宋代 • 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