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位宅守岁

唐代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白话译文

除夕守岁于堂弟之家,椒酒飘香祝词献雅。

槽间喧闹着来宾们的骏马,庭炬惊散了林中的鸟鸦。

四十人生明朝又过,飞腾的夕阳已经西斜。

我怎能再去拘束身心?烂醉如泥便是我的生涯。

词句注释

  1. 阿戎:古时对堂弟的称呼。
  2. 椒盘:盛椒的盘子。古代习俗,年节之时,以盘盛椒,将椒撮点于宴席的酒杯中。
  3. 颂花:《晋书·列女传》载,刘臻之妻陈氏能文,年节时献《椒花颂》,其中言道:“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世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4. 盍簪:意谓朋友聚合。
  5. 拘束:指前来为杜位贺年的人,拘谨俯仰之态。

作品赏析

此诗前半叙守岁事,状杜位家守岁之会的胜概。后半岁终有感,发流光易逝之喟叹。言不肯作“拘束”之态而惟求“烂醉”者,正见出诗人与一班盍簪显贵之不同,实乃权耀之会间一冷眼旁观者也。

首联点题,说除夕在从弟杜位宅中守岁,元旦设宴,以盘进椒饮酒,献椒花颂。见得权门生活豪奢。颔联申上意,就眼前景写。说群朋合聚疾来,枥马喧腾;火炬照亮园林,惊散栖鸦。极言骑从之盛。颈联转写自己,以四十,飞腾,句中自对,语极自然,而迟暮不遇之感,跃然纸上,以古诗愤郁之气纳入四十字中。以“四十”对“飞腾”字,谓“四”与“十”对,“飞”与腾”对,此联对仗别具一格。唐子西诗“四十缁成素,清明绿胜红”祖此。尾联上句,“谁能更拘束”五字,《杜臆》认为感愤横放。结以老之将至,惟有烂醉自遣,可以想见诗人豪纵的性格。

杜甫为诗,诸体赅备,不可以一格一法绳之,亦所渭“准能更拘束”也,此诗“极不佳”而能入古今诸选家之眼,正以其别是一格。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作于唐天宝十年(751年)。天宝十年,杜甫游宦于长安,功名无望,而又疾病缠身,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卧居旅馆,以致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可谓潦倒至极。这一年的除夕,杜甫无奈流落到其从弟杜位家过年。杜位为奸相李林甫的女婿,是一个攀龙附凤之人。杜位宅的除夕之夜,香烛高照,车马盈门,趋炎附势者络绎不绝。作为寄食者,诗人本已愁闷不安,而看到附势之徒拜见杜位时的低声下气、谄媚奉承、唯唯诺诺、不胜拘束的形状,诗人感到极度的厌恶和悲哀。

名家点评

  •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此自流水写下,不甚拘对偶,非就句对之谓。“四十”二字相连为义,不得拆开平对也。况双字就句对,自古有之,单字就句对则虚谷凿出,千古未闻。“四十”、“清明”皆是双字,与此不同。此杜诗之极不佳者。
  • 清·石阊居士《藏云山房杜律详解》五律卷一:此诗上半写杜位宅除夕,是富贵人家本色,用阿戎作比,有美无刺;下半从“守岁”二字翻空出奇,是旷达语,非牢骚语,既不为守岁俗情所拘,亦不为杜位宅第所拘,厌恶感慨之心从何而有?
  • 清·吴阊生《古今诗范》卷十五:后半神气骤变,能以古诗愤郁之气,纳入四十字中,读之无异“清夜沈沈动春酌”一段神味也。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宋代 • 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赞莲

宋代 • 周敦颐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袁州州学记

宋代 • 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浣溪沙·画舫离筵乐未停

近现代 • 王国维

画舫离筵乐未停,潇潇暮雨阖闾城。那堪还向曲中听。

只恨当时形影密,不关今日别离轻。梦回酒醒忆平生。

习惯说

清代 •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5,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