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云秋矣,夜如何其?天澄澄其若拭,漏隐隐以方移。试一望兮长河之韬映,若有人兮永夜而因依。彼其躔分两度,天各一方。会稀别远,意满情长。欲渡河兮羌无梁,空鸣机兮不成章。叩角余哀,停梭积恨,四序逴以平分,寸心抚而不定。悲冬夜之幽沉,迷春朝之霁润,睹夏日之方长,盼秋期而难近。
尔乃商声淅沥,素景澄鲜,重轮碾而寻地,破镜飞而上天。汉影弥洁,宵光转丽,翼联乌鹊之群,桥现长虹之势。逝将渡兮水中央,若已需兮云之际。于是躧纤步以轻扬,搴羽裳而潜泳,玉佩露融,罗纨冰净,摘华星以为珰,对明蟾而若镜。笙竽则天籁纡徐,帷幔则彩云掩映,素娥仿佛以行媒,青女飘摇而来媵,古欢更结,离绪重陈。望迢迢而愈远,情脉脉而难亲,幸宿离之不忒,际光景之常新,允惟兹夕,乐过千春。况复严更警逝,流光迅驱,别当久远,来不须臾。念云端之重阻,眷天路之无期。莫不愿秋夜之如岁,怅秋情之如丝。
乃有绣阁名姝,璇宫丽女,徙倚阶除,骈罗椒糈,闲耽时物之新月,巧乞天工之与。爱秋华之临空,快泠风之送暑。婉转芳夜之歌,密昵长生之语。惜光景之常流,恐欢娱之无处。
况乃家辞南汉,戍絷幽都,望沙场之凄寂,忆庭草之深芜。方捣衣而身倦,乍缄书而意孤。望星河之乍转,惊日月之相疏。值天上之佳期,触人间之别怨。立清庭以无聊,痛河梁之永限。肠轇轕以为轳,意氛氲而若霰。激长歌以心摧,展清商而调变。
歌曰:乐莫乐兮相于,悲莫悲兮新别离。今夕兮不再,晨光兮已晞。重曰:秋夜良兮秋河皎,度秋风兮长不老。荪一岁兮一相过,胜人生兮百岁多。
一年中又到了秋季,夜色怎么样呢?夜空明净澄澈,好像擦拭过一样;更漏的水位默默地下移,计算着时间的流逝。仰望夜空,星河明灭,仿佛有人彻夜伫立在银河边。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中各行其道,各自一方,相见的机会少而分别的时间长,心中充满相思之情。想要渡过银河去相会,却苦于没有桥梁;织机空鸣,却织不出布匹。牵牛星叩击牛角而歌,哀怨满腹;织女星停止织布,暗自伤怀,长恨不已。将漫长的四季加以平分,区区之心还是难以平静。感伤于冬夜的昏暗沉闷,迷乱于春朝的晴朗湿润,目睹着夏季漫长的白昼,盼望着秋天遥远的相会。
秋声淅沥,秋景明媚,太阳落下地平线,月亮升上天空。银河的形状更加清晰,夜色变得分外明丽。成群的乌鹊联缀成桥,像长虹一般出现在空中。快渡到天河的中央了,又好像已经等在云海之中。于是迈着纤纤细步快速行走,提起华美的衣裳涉水渡过天河。玉制的佩饰像露珠一般剔透晶莹,丝制的华服像冰雪一样洁净。摘下明亮的星星作耳珰,把月亮当镜子来天上的音响,如同笙竽奏出的美妙音乐,五彩祥云隐约映衬,就像挂起的帷帐。嫦娥好像一个媒人,青女翩然而至,来做伴娘。往日的欢爱更加凝聚,离愁别绪重新陈列。遥遥相望,更加觉得相隔太远;只有深情地凝视,难以亲近。幸好久别之后的相会没有差误,相见的情景总是充满了新鲜感。这个欢会的夜晚,的确比春梦还美妙。又有更鼓提示着时光的流逝,闪动的光催促着时间的行进。离别的日子那么漫长,相聚的时刻如此短暂。心念云端阻隔重重,回顾鹊桥遥遥无期。都希望这个秋夜像一年那么长,都怅恨这份深情如丝之细。
有那些闺中佳丽,在台阶上久久伫立,并排陈列出精美的供品。闲暇时耽乐于新时令的游戏,通过乞巧,让自己有一双和织女一样灵巧的手。秋月当空照耀,让人喜欢;微风送走暑气,令人爽快。美好夜晚的动人歌声,海誓山盟的柔情蜜意。惋惜光阴的流逝,担心欢乐无处可寻。
离开南国的家乡,长年戍守在幽州。望着眼前凄凉寂静的战场,想着远方荒草杂生的家中庭院。开始洗衣时便身体倦怠,写完信之后心中孤独。望着斗转星移的银河,惊叹日与月的相互疏远。正当天上牵牛织女双星约会之期,触动了人间征夫思妇的离别幽怨。站在冷冷清清的庭院里,感到百无聊赖,痛惜鹊桥竟成了有情人的永远的阻隔。内心如绞,似辘轳绞转绳索一般;情深意浓,像漫天飘飞的小雪珠。因心中悲伤而激扬长歌,演奏凄清悲凉的商声就变了调。
歌中唱到: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和有情人相厮守,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离别。这个美好的夜晚到此为止,晨光已经初现。再次唱道:秋夜如此美妙,银河如此皎洁,吹过的秋风年年不老,荪草一年一枯荣,双星一年一相会,便胜过人生在世一百年。
此赋的第一段,先对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凄凉处境和孤独情感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和烘托,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同情,为后面写“鹊桥相会”进行铺垫,第二段则以浓墨重彩,对想象中的相会之景加以铺陈和渲染,场面绮丽盛大,情致哀感顽艳,至于第三段,作者从天上回到人间,转写世上男女的别离相思之苦,描绘众女子在七夕节“乞巧”的风俗,寄托了她们为自己的婚姻爱情许下的美好愿望,虚实相生,使情感的内涵更加深广。到了第四段,作者继而感叹那些离家在外、或戍守于边关、或奔波于羁旅中的人所遭遇的深沉痛苦而又绵绵无期的离愁,情感愈浓,而感慨亦深。在结尾,作者以歌辞的形式又同写牛郎织女会面的悲喜交加、一日胜于一生之感,表现了天上人间情爱的珍贵与难得,同时,寄托了自己团圆的渴望。
全赋以四六言为主,采用了短语与长句结合的语言形式,使行文活泼而多致,意丰而韵美。
就艺术特色而言,此赋的构思和写景抒情的语言都十分精妙。作者用了五个段落完成了从天上到人间再从人间到天上的悲歌和咏叹,使虚想与实境相结合,加大了抒情的张力。同时,语言优美而生动,绮艳流丽而有华贵气象,如“天澄澄其若拭,漏隐隐以方移。试一望兮长河之韬映,若有人兮永夜而因依。彼其躔分两度,天各一方。会稀别远,意满情长。欲渡河兮羌无梁,空鸣机兮不成章。叩角余哀,停梭积恨,四序逴以平分,寸心抚而不定。悲冬夜之幽沉,迷春朝之霁润,睹夏日之方长,盼秋期而难近”;如“汉影弥洁,宵光转丽,翼联乌鹊之群,桥现长虹之势。逝将渡兮水中央,若已需兮云之际。于是躧纤步以轻扬,搴羽裳而潜泳,玉佩露融,罗纨冰净,摘华星以为珰,对明蟾而若镜。笙竽则天籁纡徐,帷幔则彩云掩映”,又如“望星河之乍转,惊日月之相疏。值天上之佳期,触人间之别怨。立清庭以无聊,痛河梁之永限。肠轇轕以为轳,意氛氲而若霰。激长歌以心摧,展清商而调变”,都是极工整、极艳丽、极沉痛之语,读来有丰富而多样的审美意蕴。
据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附录《文目编年》,此赋作于作者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作者二十三岁与蔡琬结婚,三十九岁不幸丧妻,十六年间,多客居他乡,夫妻欢聚甚少。“归休于家,久者乃三数月耳”;“入居私寝,久者乃旬月耳”。痛定思痛,方苞深情回忆道:“妻常从容语余曰:‘自吾归于君,吾两人生辰及伏腊令节、春秋佳日,君常在外。其相聚,必以事故不得入室。或蒿目相对,无欢然握手一笑而为乐者。岂吾与君之结欢至浅邪?’(《亡妻蔡氏哀辞》)”此赋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美丽传说为题材,通过对天上佳期与人间别怨的生动描述,寄托了作者这种离别相思的真切感受与悲苦情怀,有别于一般的即兴应景之作。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作“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