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马说

清代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白话译文

我行走在边塞上,乘坐负重的马车,见到负辕的马而产生诸多感慨。

过去的老式马车,只有一根车辕而两边各驾一匹马,现在的马车由一匹马夹在两根车辕当中,头上和脖胫套上缰绳,背部系上皮带,胸和臀部也被勒紧。当它爬坡时,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能拉动车轮前进,当它下坡的时候,又要收紧大腿紧攒四蹄才能抵住车辕不致倒伏。赶车的人用鞭子抽打使它前进,用棍棒枝条的暴虐来催促它从深陷中拽起车来。如果车在险恶陡峻的地方翻倒了,筋断骨折是根本无可避免的,其余在前面引路和在旁边副驾的马绝不会是这样。它渴了到溪边饮水,卸驾之后到槽枥去吃草料,则常常在众马之后。

唉!辕马的使命,难道还有比它更艰巨的吗?然而它的德性和能力,不经过驾辕的反复尝试是分辨不出来的。别的马要不就是与夹辕不相称,虽然可以担此重任但却不够协调。品质低劣的马,力量又不能胜任。狡黠而脾气不好的马,容易受惊出事,有的甚至行走在平坦大道上都会因惊蹶而翻车。让它拉车上坡就象跛的瘸的一样,下坡则又像塌倒的山岩无可阻挡,遇见泥泞就打滑而经过深坑就沉陷,常常困乏在车辕之中,使其余的马也因此受到牵制不能正常地行走了。唉,驾御车马的人一定要慎重呀!

词句注释

  1. 行塞上:方苞入值南书房后,常随康熙皇帝去承德热河行宫,承德在古长城以北不远,故称此为“塞上”。
  2. 任载:负载。
  3. 辀(zhōu):先秦时代,马车一般只有中间一根车杠,叫辀。汉代以后,才用两根车杠分列左右,叫辕。衡:辀头上的横木。服:驾。
  4. 夹辕:夹在两辕中间。
  5. 领局于轭:马的颈部被拘限于轭下。领:颈。轭:马具,马驾车时套在颈部。
  6. 韅(xiǎn):马肚带。
  7. 靳(jìn):马具,勒在马胸部的皮带。靽(bàn):马具,套在马后的皮带。
  8. 阤(zhì):山坡。
  9. 引其轮之却:意为拉着车轮向前,不使后退。却:退。
  10. 股蹙(cù)蹄攒(cuán):形容马驾车下坡时紧张吃力的样子。股:大腿。蹙,收紧。攒,集拢。
  11. 鞭策以劝其登:用鞭打以催促其用力向上登坡。劝:鼓励,催促。
  12. 棰(chuí):鞭子。棘:带刺的枝条。陷:指陷入泥泞。
  13. 乘危而颠:因为遇到危难而跌倒。颠:倒,跌倒。
  14. 不与:不参与,意为不会遇到辕马所遭遇的那些危难。
  15. 槽枥(lì):喂马的木槽。
  16. 德:品性。
  17. 称(chèn):相称,适合。
  18. 驽(nú):能力低下的马。蹇(jiǎn简):跛足,此处亦指驽马。
  19. 狡:狡诈。愤:易怒。
  20. 偾(fèn):翻。
  21. 其下也若崩:意谓车下坡时辕马力不能支,像要崩塌一样。
  22. 泞旋淖陷:意谓遇到泥泞则回旋不进,陷入泥沼则不能起。淖(nào):泥沼。
  23. 顿:困顿疲惫。
  24. 掣(chè):牵制。
  25. 将车:赶车。

作品赏析

韩愈的杂文《马说》,曾以其名句“世有伯乐,然后有于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传诵于世。这篇散文立意与艺术形式,都显示出脱胎于《马说》的痕迹。

方苞虽然生长于清初,但对明季朝政的腐败与黑暗,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书卢象晋传后》、《书孙文正传后》、《书潘允慎家传后》等文章中,作者一再论及鄙污小人与庸碌之徒把持朝廷,“嫉贤庇党,以覆邦家”的历史教训。入仕清廷之后,又因为入直南书房,常生活于清政权的最上层,更亲眼目睹了朝政之中的种种弊端,大臣之中,或燕燕居息,或劬劳王事,庸贤杂陈,劳逸不匀。贤者为国负重,待遇却往往不高,且容易获罪;而庸劣之辈却又常常窃据要职,结果常将事情办坏。这和明季的状况并没有什么两样。显然,文章写辕马之劳苦和驽马之无能、狡愤一类烈马之倾车误事,正是力图从这极其贴切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中,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总结沉痛的历史教训。正因为辽息如此,这简短文虽不似韩愈《马说》那样饱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深刻感慨,但却从更为开阔的角度奇寓着一种家国兴亡的深沉感喟,有一冲深厚的历史绵延感,显得更为典稚博厚。

在写法上,这篇散文也极似《马说》,取叙议结合的形式,但又略有不同、文章分两部分,先写往灭塞上乘马车见辕马的种种勤苦,以错落有致的排比句式,极力写其羁绊之多,负荷之重,鞭打之频繁,危难之深重,而享受休憩却远不及拉套之众马,文中奔涌着一股深沉的不平之气。然后承势而下,转入议论,指出庸劣之马不能胜任,使善御车者也无法调理;而狡愤之马又难以驾驭,用以夹辕反至牵掣众马乃至“行坦途惊蹶而愤其车”。作者由此而发出感叹:“呜呼!将车者其慎哉!”文章句句说马,又句句有所指,终不说破,而文意自见,显得细针密缝,首尾圆合。唯其如此,这一结论也就和《书卢象晋传后》的结尾一样,既深沉而又惊警,有震聋发聩的力量。

创作背景

《望溪先生年谱》附录《文目编年》系本文于“年四十至五十”之间。此说不甚确切。先生于四十六岁前无“行塞上”的机会。《南山集》案判决出狱后,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入直南书房。从此时起,每年夏天都要陪同康熙皇帝到热河“避暑山庄”一次。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谱》还有“扈跸热河”的记载。文中“余行塞上”之语,盖指此。这篇文章当写于这阶段。从内容上看,应该是作者为讽喻朝廷谨慎用人而作。

名家点评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中国古代类散文诗卷》:“本文语言简洁,三言两语,就把对象勾划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

猜你喜欢

情诗

魏晋 •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过零丁洋

宋代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忧喜相寻

宋代 • 苏轼

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优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共若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命其侍儿歌其所作《满江红》。嗟叹之不足,乃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清代 • 纳兰性德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 •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方苞
简介描述:

方苞(1668年-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安徽桐城人。中国清代散文家、经学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方苞举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会试第四名,以母病归家未及殿试。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牵连入狱。两年后被赦,隶汉军旗籍,以布衣入直南书房。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1723年-1735年)时,免去旗籍,仍归汉籍,累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等。乾隆时(1736年-1796年),再入南书房,任礼部右侍郎、三礼馆副总裁、经史馆总裁等职。乾隆七年(1742年),辞官归居南京,闭门谢客,著述终老。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十八日,卒于上元家中,享年82岁。

方苞于文学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严于义法,为清代“桐城派”古文之初祖,与刘大櫆、姚鼐尊称为“桐城三祖”。论学以程朱为宗,究心宋儒义理之学,后桐城派古文家,耽心义理,习服程朱,皆以方苞为先路。著作有《周官辨》《春秋通论》《望溪文集》《史记注补正》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