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清代纳兰性德

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

白话译文

飘蓬在狂风中乱飞,行人已经过尽,只剩远山在雾霭中绵延。停下来,从河流的走向来辨别方位,明十三陵在秋风秋雨中更显萧瑟。

无人的行宫紧锁,只透出些许琉璃灯曲光亮与僧人们的唱经声。在这群山深处,太阳似乎更快地西沉,只有北方的雁和栖息在宫殿里的乌鸦守候着这份寂寞。

词句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2. 飘蓬:飘飞的蓬草。 比喻人事的飘泊无定。惊飙(biāo):狂风。此句谓人事无定,在光阴中随风四散,漂泊不定。
  3. 认河流:从河流的走向来辨别方位 。
  4. 茂陵:指明十三陵之宪宗朱见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
  5. 行殿:行宫。皇帝出行在外时所居住之宫室。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6. 梵(fàn)呗:佛家语。谓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原夫梵呗之起,亦肇自陈思。”陈思,曹植。琉璃火:即琉璃灯,寺庙中点燃之玻璃制作的油灯。
  7. 塞雁:大雁远渡,随季节而在江南、塞北之间往返。宫鸦:栖息在宫苑中的乌鸦。

作品赏析

纳兰叹兴亡的词并不少见,这首写得尤其别致。

上片开头就是描写那随风飘荡的飞蓬,随着突发的狂风飘零,不知何处。“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实际说的是人生之不定向,人同飞蓬,漂泊天涯,不知道归处在哪,都是匆匆过客。开头七个字,纳兰完全似旁观陈述之人,写景看似自然随意,却足以读出压抑忧郁之感,不免有消极的意味。因用情太深而倍感苦楚,因知己太远而无处倾吐郁结的苦水,如此这般,纳兰也只得感叹行人过尽。这时,他才停下马来,心想该臻认河流,思思去向了,即“立马认河流”,而此时,“茂陵风雨秋”已然出现在眼前。构述巧妙,让茂陵的出现颇为合理,亦融进了萧瑟的风,可见纳兰来到此处,有所思,有所虑,有所郁结,像要寻些什么来慰藉自己。

下片起写茂陵之景,“寂寥行殿锁,梵呗琉璃火”,白描写景,反复吟读,满是苍凉之感,纸间散发出的全是悲苦的气息。行殿之索,梵呗琉璃,都是历史沉淀的标志事物。历史浩瀚,时光流转,那些兴盛的朝代,早被铜锁锁于时空深宫之中,褪去当年屋瓦楼阁金碧辉煌的琉璃,只剩梵呗声声,琉璃灯微亮,涌着安洋的经文,亮着高墙里的微火,最终,只留下塞雁与宫鸦仍旧盘旋。

整首词虽然几乎全是白描写景,可是苍凉之感跃然纸上。最后一句最为突出:“山深日易斜”,日斜即为日落,山深日易斜,这是一个精彩的无理句段,我们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山是否深没有任何关系,但容若却说:在这里,因为山很深,所以,太阳很容易落山。悖谬处见真理,却无比沉重,字字铿锵有力,直落到心底里去,耐人深思,发人深省。

创作背景

词写路过十三陵时的感触,或当与《好事近·马首望青山》同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当时词人途径弹琴峡,听水声潺潺,响若弹琴,恍然有所感,故提笔写下这首词。

名家点评

  •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这是一首记游之作。全词以白描写景,苍凉萧瑟富贵荣华皆如浮云,唯剩一手不黄土,供后人凭吊,词中寓含兴亡之叹。”

猜你喜欢

五岳祠盟记

宋代 • 岳飞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三槐堂铭

宋代 •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宿郑州

唐代 • 王维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念奴娇·策勋万里

明代 • 高启

策勋万里 ,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宋代 • 黄公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纳兰性德
简介描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为其之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不久便长辞于世,时年不过而立。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