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定后戏赠

唐代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白话译文

不愿接受朝廷授予的河西县尉一职,因为它要我凄凉地屈身事人。

我害怕忙乱地奔走,还是做右卫率府参军比较清闲自在。

微薄的俸禄能让我保持饮酒的爱好,放声高歌敬谢我朝的庇荫。

回乡归隐的想法已经扫去,回首时对着狂风思绪万千。

词句注释

  1. 戏赠:指杜甫赠给自己。
  2.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3. 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
  4. 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这里是用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典故。
  5. 托:信赖,凭借。
  6. 故山:旧山,喻家乡。
  7. 飙:狂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虽为“戏赠”,实际上杜甫的心情很伤心、愤懑和无奈,寓讽于“戏”中。素怀“致君尧舜上”宏志的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官,品秩是从八品下,长安困守十年,却换来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未免使得诗人心寒,然而迫于生计,却只好屈就,本诗中流露出其授官后这种既不情愿又感无奈的复杂心情。

这首八句流衍而下,一脉相承。诗人首联写不做河西尉的原因:县尉对待官长要巴结逢迎,对待百姓则要鞭打逼榨,并且有时候自身也难免要受到鞭笞之辱。颔联写诗人任右卫卒胄曹比县尉至少要自由一些。诗人并不是贪图个人的逍遥,而是一句牢骚、反讽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颈联说明了诗人任率府的原因:有俸禄可以买酒,在当今圣明的朝廷的托庇下可以纵饮狂歌,无所顾忌。这里其实是牢骚语、语,也就是“戏语”,杜甫当官并不是为了那点俸禄,但这样的闲散微小官职,又怎能做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杜甫此时的家在奉先,因为这个官职的羁绊而不能回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名为戏,其实很伤心,据《夔府书怀》诗:“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前后。

名家点评

  • 明·王嗣奭《杜臆》:若论得钱,则为尉颇不凄凉,其云“凄凉”者,为折腰且怕趋走,不如率府兵曹且得逍遥;“逍遥”与“凄凉”反。“向风飙”,知率府亦非所欲,为贫而仕,不得已也。不平之意,具有言外。“赠”字有误,当是“戏题”。

猜你喜欢

浪淘沙·写梦

清代 • 龚自珍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求贤令

两汉 • 曹操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7?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赠李白

唐代 • 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李都尉古剑

唐代 • 白居易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红绣鞋·阅世

元代 • 宋方壶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杜甫
简介描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