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从前曾夜饮醉酒,高举银烛台夜游花园,观赏那红艳艳的海棠花。只见海棠树在烛光中摇曳,满树红花香气袭人,令其心身俱醉矣。因为使用了锦障来保护海棠,海棠花开得更加茂盛。我也曾看到燕儿穿插酴釄的花枝之间,使白花瓣纷纷地碰撞下来,以致铺满了庭前台阶。侵肌的秋风激醒了梦中的我,发现自己原来仍是留在故居的园子里。秋霜随着晨曦来到园中,我才知道,刚才的一次游园赏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恋花梦罢了。
眼前的海棠花还好像是那生不逢时的杨贵妃。我仿佛登上了海雾缭绕中虚无缥缈的仙岛上,唤醒了脸带微笑,光艳照人的处在半睡半醒中的杨贵妃。发觉她微启朱唇,似在诉说她的生不逢时。从室内透过帘子观看庭园中的夜景,只见淡月高挂空中,月色朦胧之中发现过去我的爱人曾荡玩过的秋千架如今仍旧竖在那里。面对着海棠树,缅怀起旧日繁花似锦的盛况,以及自己与爱人两情交好的欢愉日子,更增加了一重相思矣。
此词上片写海棠花正盛开时经秋凋零,又于秋日气候还暖时半敛欲开之势。开头“香袅”三句化用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诗意,以故实写海棠,非常精工。“影高”二句用苏轼咏海棠诗“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着一“曾”字,点出这是追忆夜赏海棠花,见其昔日芳华。“夜游”顺承“秉烛”而来。“浓醉”,并非只是醉酒,也是被花所醉。接下来六句承前,再记旧事。言海棠花开得正好,却被物事时节摧败,转眼间风流只在梦中赏。“锦温琼腻”暗用杨贵妃温泉洗凝脂事。“马嘶人散”,写游春士女因秋至花败而云散。“秋风换、故园梦里”,从容转入 秋日海棠。“吴霜”两句,言秋天气候回暖而花意再萌。“暗动偷春花意”,写得细腻神似。“顿觉”“暗动”,是不期然而然之辞。
下片转写怀人。“还似”六句,以人喻花。过拍三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诗句意境。“浅薄”三句,描摹花开羞涩之状。秋日海棠,自非春时“锦温琼腻”所能比照, 故云“自伤时背”,非正时也。“帘外”两句,写现实中的景色,以景寓情。见物如人,秋千是爱人用过的旧物,现在人虽离去,但见到昔日的旧物,词人总会立刻想起她来。向日秋千,如今芳影无存,不能不感到哀伤。梦窗忆妾词中多处提到秋千,如《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可见园中的秋千是实有其物。“怀春情”二句,以非春日而见海棠再花自引“春情不断”,以海棠结子喻相思豆,更增一重相思。
《丁香结·秋日海棠》是一首咏物词。依郑文焯说,此词作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为吴文英忆念去姬之作。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