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代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白话译文

平常在家不用出门,就能看到满眼的云和山。

太阳西沉的天际,飞鸟俯下;秋日原野之外,诗人安闲。

能够遥远地知晓远方林边的景色,却看不到台檐之下的物什。

嘉善的客人多喜欢趁着月光赏景,告诉你照应门户的童子不要关门。

词句注释

  1. 裴秀才迪:裴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好友。
  2. 端居:平常居处。
  3. 乘月:趁着月光。
  4. 应门:照应门户。此处指守候和应接叩门的仆人。

作品赏析

此诗写观景台,但首联却不具体地去敷陈观景台用了什么砖什么瓦,而是写登台望处,云山缥缈。若是去雕画台阁,或许能迎合庸俗富人的心思;而对诗人而言,登台远望能得闲雅之趣,方见得台阁起得妙。

颔联描写远望之景。先写开阔的落日、秋原景色,而后聚焦到自由飞翔的鸟儿、安闲自得的诗人身上,写出一种意趣之妙。句法而言,此联本是“日边鸟下”“原外人闲”,但诗人巧妙地改变了语词的组合方式,使得诗句读来新鲜有趣。

颈联写出一种有趣味,有哲思的远望体验:登台远望之人,多沉醉于远处美景,而往往不在意脚下台檐。此句“远林”一词,承接前面所写远望之景,而“此檐”之笔,将笔锋过渡到近在身边的台上之人。

尾联是平常亲切的朋友之间的交谈,王维登台远望,心旷神怡,对朋友说:“晚上给我留着门。”此诗重点写夕阳暮色之景,而结尾提到客人想“乘月”,颇见客人意犹未尽之态。“应门莫上关”一句,客人跟主人提要求,直接随意,丝毫不客气,这大概是王维与裴迪间对话的一种平常姿态,正是这种平常的朋友话语,在不经意间向后人透露出两人感情的亲密无间。

此诗句法、篇法都非常精妙,而诗歌的神味,更在字句之外。

创作背景

此诗为裴迪家观景台而作。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王维营建辋川别业。建成之后,王维经常与好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隐居期间,王维写下了《登裴秀才迪小台》一诗。

名家点评

  •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晚景之妙,无如此语(“落日”句下)。谭云:是小台,移不动。钟云:不说登处,却说望处,笔端妙!妙(“不见”句下)!
  •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自然清韵,较襄阳褊佻之音固别。起句拙好。
  • 清·顾安、何文焕《唐律消夏录》:本是“日边鸟下”。“原外人闲”,看他句法倒转,便觉深妙。
  • 清·焦袁熹《此木轩五言律七言律读本》:五六用倩女离魂法。
  •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肖题之工,必造此境,方为极诣。
  • 清·屈复《唐诗成法》:五六是触目有会,幽静之极。结句从“落日”二字来。
  •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顾云:第二句自然。二四模写如画。又云:冲雅。
  • 清·谭宗《近体秋阳》:此联(按指“遥知”一联)从“端居”句来,騃而实,毫无用处,且以“遥知”、“不见”四虚字对起,开后来淫衍轻薄之风。乃孟浩然“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栅歌”,则更甚矣。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转从远林望小台,思路曲折。远林,己之家中也,故结言应门有待,莫便上关。
  •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意兴闲远,神味在字句之外,静玩愈永。
  •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亦用“遥”字,此更超远。

猜你喜欢

王彦章画像记

宋代 •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五代 •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人有负盐负薪者

唐代 •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清平乐·东风依旧

宋代 • 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达摩支曲

唐代 • 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