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咏

唐代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白话译文

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晋武帝那样的百人会无缘参与,又不愿到权贵的门前阿谀奉承。

来到河朔之地与您一起饮酒,不知我茂陵的家中是否平安无事。

姑且趁此机会登山临水游玩,不要管春风吹动杨柳之类的事情。

今天的人和昨天的人差不多自私,我对此心里不高兴您应知道。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拂衣而去,哪里肯白白地做一个男子汉!

词句注释

  1. 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
  2.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不报:不批复;不答复。
  3. 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此泛指所隐山居。时不登:到收获时节没有收成。不登,歉收。
  4. 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不预:没有参加。预,“遇”也。
  5.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汉成帝封其舅王谭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据《汉书》载:“是时王氏方盛,宾客满门,五侯兄弟争名,其客各有所厚,不得左右,唯护尽入其门,咸得其欢心。”五位国舅侯爷热衷于结交宾客,拉拢人心。王维此处意在说明自己不愿投靠权贵之志。
  6. 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唐代河朔三镇大致位于今天河北省及山东省北部地区。
  7. 茂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汉武帝筑茂陵以为陵寝。此处意在说明诗人家在长安附近区域。
  8. 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四时歌·春歌》:“陌头杨柳枝,已被春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
  9. 说:同“悦”,高兴。
  10. 济人:救助别人。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11. 徒尔:仅能如此。

作品赏析

此诗开头四句,紧扣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怀才不遇的情形。首句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说自己退隐躬耕,却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最后一句运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表达自己即使沉沦困顿,也不阿谀奉承。前四句,诗人用典,形象地点明了自己“不遇”的主题。

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落魄后的诗人,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却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尽管心中牵挂,却因为无法回乡,只能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排遣忧思。尽管春日穆穆,杨柳依依,总在不经意间引人乡愁,却只能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诗人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这四句的转韵,诗意亦随之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前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或十五年(727年)诗人被贬济州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拜右拾遗期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和人生追求。

名家点评

  •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快小结,作浅着色。
  •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真不堪(“百人会中”句下)。钟云:“心不能”,妙在“能”字,把不遇说得肮脏,不是穷愁(“五侯门前”句下)。钟云:四语直而婉,是高、岑绝妙歌行。谭云:读此方知右丞真简寂,经济人原躁不得(末四句下)。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作不遇诗,辄多怨尤,语易腐。此独破胆选声,入云出渊。

猜你喜欢

战城南

南北朝 • 何承天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五代 • 孙光宪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梅花

宋代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唐代 • 温庭筠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河传·柳拖金缕

五代 • 孙光宪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